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

ID:53467751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4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1页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2页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3页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4页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护理程序的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白血病采取临床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急性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T•预,T预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程序性护理干预,对其疗效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关键词:干预效果;护理程序;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

2、浸润等征象。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50%以上患者有出血,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均可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急性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功能异常造成的一种恶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患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对病情控制以及预后都带来较大的不良影

3、响。本文笔者选取2009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共74例,对37例患者采取程序化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干预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40.3+7.9)岁。对照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3.7±8.4)岁。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1.2方法根

4、据患者病情以及自身机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VLDP方案进行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IDA方案进行治疗。其临床化疗要遵循足量、初期、结合、间歇、阶段以及个体化原则。在采取化疗的时候,要对其相关药物的配伍禁忌给予注意,必须做好现配现用。另外,临床医护人员要对使用药物时间以及剂量给予严格掌握,进而使临床药物疗效得到保障[1]。1.3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程序化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1.3.1PICC导管护理输液连续12h冲洗导管1次,输血、输血制品及T

5、PN之后采取20mlNS脉冲式冲洗导管,正压封管,肝素帽当中充满NS。另外,要将贴膜给予及时更换,首次24h更换1次,之后每隔7d更换1次,对没有粘贴牢固、穿刺处有渗血、渗液的也要进行更换,通常采用3M的12cmXlOcmHP贴膜。置入导管的侧肢体不可以提>10kg重物,通常可以正常活动。除此之外,置管部位出现肿痛的时候,要立即寻找原因,并釆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敷贴出现粘贴不牢、卷边以及浸湿的时候要立即更换。1.3.2化疗期及间歇期骨髓抑制护理患者整个化疗期间在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加强化疗毒副反应知识的宣传教育,对

6、伴有口腔溃疡的患者,每天三餐及进食后采取复方氯己定漱口,早上和晚上采取百艾洗液坐浴,每天对血常规三系情况给予密切观察,一旦白细胞在1X109/L以下的时候应该入住到层流病房,对临床化疗之前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耍立即采取胃粘膜保护药物。另外,当发生肛门感染的时候,耍采取0.05%碘伏坐浴并予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涂抹。1.3.3饮食护理采取饮食指导能够使患者机体抵抗力明显增强,临床护理人员要对护理效果给予全面评估,以及要对患者日常饮食特征和身体机能状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尽量将急性白血病患者安排到2人病房,以减少交叉感染。在饮食方面要

7、采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容易消化的食物,要以清淡为主,采取少量多餐方式。1.3.4治疗当中肝肾功能护理临床护理人员要对24h液体岀入量给予详细记录,并耍对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经常检查,鼓励患者多加饮水,以及采取碳酸氢钠等相关药物,进而使尿酸形成以及排除明显减少,对预防高尿酸血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4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按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效果标准》当中的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其中包括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以及没有缓解(NR)[2]o1.5临床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

8、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