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头孢呋辛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头胞咲辛联合奥硝哩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头胞咲辛联合奥硝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所有患者均服用中药,对照组加用奥硝呢静脉滴注,观察组采取头胞咲辛联合奥硝坐治疗。观察两组下腹坠胀、腰舐部酸痛、月经不调等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腹坠胀、腰舐部酸痛、月经不调、低热等慢性盆腔炎症状改善率(85.53%、84.21%、80.26%、89.47%)、治愈率(55.26%)、,总有效率(98.68%)明显高于对
2、照组(P0.05)o1.2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奥硝哇治疗。奥硝呢0.5g,静脉滴注,2次/d。奥硝哩注射液(商品名普司立,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744)。中药汤芳组成:柴胡、蒲公英、车前草、延胡索、茯苓各10g,生黄英、银花、黄柏、连翘、当归、三棱各12g,蕙徴仁、川苛、党参、柴胡、连翘、赤芍、丹参各15g,霍香5go加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1剂/d,连服7do②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头胞咲辛+奥硝吐治疗。头砲咲辛3.0+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注射用头
3、胞咲辛钠(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301)o奥硝哩和中药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腹坠胀、腰紙部酸痛、月经不调、低热等慢性盆腔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n(%)]表示,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P<0.05o2结果2.1两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下腹坠胀、腰紙部酸痛、月经不调、低热等慢性盆腔炎症状改善率(85.53%、84.21%、80.26%、89
4、.47%)明显髙于对照组(P<0.05),见表lo2.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率(55.26%)、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3讨论慢性盆腔炎大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慢性盆腔炎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因而治疗难度大。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通常采用西药治疗,虽然可很快改善患者症状,但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或劳累后下腹部症状又重新出现,之后患者又开始用抗生素治疗。有的患者病程长达数年,在反复发作和反复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加强,敏感性降低[3],导致用药
5、后疗效下降;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加重,使盆腔内脏器炎性粘连、纤维化及盆腔多种细菌感染,单纯给予抗生素不能得以缓解症状。因此李楚梅[4]指出,治疗慢性盆腔炎应采用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头胞咲辛钠为第二代头砲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强,可抑制对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头挺咲辛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菌中隔和细胞壁的合成、分裂和生长,使细菌最后溶解和死亡。奥硝卩坐为第三代硝基咪卩坐类衍生物,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与
6、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发挥抗微生物作用。孙莉[5]研究证实,联合应用头胞咲辛和奥硝哩治疗,可有效促进盆腔局部的炎症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盆腔坠痛等不适。中医辨证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湿热毒邪壅滞所致的”腹痛”、”带下”,治疗上主张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方。因此本研究中选用生黄英补中益气;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当归活血抗菌;霍香化湿;柴胡清热、疏肝理气。全方有理气活血、消瘀止痛的功效。何俊标[6]指出,在应用抗生素抗炎、控制症状后,配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口服,可加速盆腔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
7、症的吸收和消散。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下腹坠胀、腰紙部酸痛等慢性盆腔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有效率高达98.68%,不仅佐证了其观点,更显示头鞄咲辛联合奥硝呢具有较好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乐杰.重视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1(11):641-642.[2]CohenCR,GiChuiJ,RukariaR,etal.ImmunogenetiecorrelatesforChlamydiatrachomatis-associated-tube
8、linfertility[J]・ObstetYnecol,2010,101(3):4839-4848.[3]李玉芹.妇产科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及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152-153.[4]李楚梅.头胞他唳、奥硝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4):422-423.[5]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