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62119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4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随着课改的深入,“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亮相。细细反思,理念与实践之间总有那么一点距离。问题种种,都涉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以点触面进行研究,让评价语为课堂推波助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听到的评价语大都是…种终结性的评价,是注重结果的评价,不注重过程的评价,更忽视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深入了解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组
2、问卷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查:1、孩子对语文课的兴趣;2、对语文老师的信任度;3、孩子对语文老师语言欣赏的程度;4、对语文老师与学生交流方式的调查;5、教师激励性评价语的汇总;6、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评价语的汇总。从调查结果看来,目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一、评价语成了可有可无的罗嗦话、废话㈠口头禅%1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这种X不X询问式的评价,看似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其实是很多老师都有的口头禅。%1是吧、怎样啊、那么完整的意思加上了此类的口头禅,是教师在课堂的话语显得支离破碎,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全句的理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㈡重复学生的回答
3、在小学语文低年级“习惯篇”中己经对孩子听课时的注意点做了规定,要求孩子在课堂上、生活中得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教学时间的浪费且不用说,学生的素养在老师的重复、罗嗦的语言中不断熏陶,这种不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认为造成以上两点的原因有:a、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b、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备课吋未做充分准备,尤其是未能事先预设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以至于上起课来随随便便,语言罗里罗嗦;C、有些新加入到教师队伍中來的教师,因为缺乏经验,导致上课时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导致课堂上的评价语动拉西扯。二、教师评价的单
4、一在问卷调查中,我设计了这条主观题:“当你有精彩的回答时,老师会_。”从反馈的信息中可知,许多老师的做法是:我们一起送给他掌声/掌声送给他。反思:这吋的掌声与课堂情景是否相符,这时的掌声与文本内涵是否一致,学生的回答是否真的精彩,有时整齐划一的掌声对课堂下面的教学能否有推动作用。总是以鼓励拍手进行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重复评价越多,学生的单调乏味就越强。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冷淡,感到无趣是口然的事情。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5、?三、教师评价语的模糊当学生有精彩的回答时,述有的老师会说学生很棒,说学生的想法很精彩。反思:“棒”在哪儿?教师用枯燥的夸奖代替教学环节的过渡,教师口中肤浅的“真棒”,学生可能都不知道今后“我”该在何处扬长避短。“想法真精彩”和“真棒”同样空洞,教师说了等于没说。这种情况在我们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口身评价语言的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想法,这其中冋答问题的水准口然有高低,但新教师并不会就其进行必耍的评价,,只是不断重复地说“回答得不错”、“真好”等类似的话语,这样表面看似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参与的其乐融融,长此以往,
6、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浸泡在这样乏味的示范中。如果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巧妙的点拨,适当的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效果则好的多。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评价语,不断反思课堂,提升自我的评价思维。四、教师评价的误区问卷中,有这样一条:“当你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会_。”有的老师的做法是:叫学生坐下,不做任何评价按《新课标》的理念,许多老师一味地把人文性融进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去。当学生问题回答错了,作为学生知识引领者的教师不说“是”与“否”,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改正,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变得没有一点儿判断
7、能力。难道这就是“人文”?(2)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引领、点拨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做任何引导,直白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就很难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思维能力也是不可能提高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评价语的选择,也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的过程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学习者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反思: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语文学科來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
8、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i起开展具有相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