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

ID:5345850

大小:218.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_第1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_第2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_第3页
资源描述: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lO年10月开放导报October2O10第5期总第152期No.5Tlota1NO.152ChinaOpeningHerald【开放研究】编者按: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同志亲自策划并参加撰写,唐惠建、谭刚、冯苏宝、张玉阁为课题组成员完成的《开放与国家盛衰》一书,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探讨开放与国家盛衰的关系,以全球开放历史为经,中国对外开放为纬,梳理了汉唐时期以及l5世纪以来,中国从早期的对外开放到后来的一再丧失开放机遇,再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抓住机遇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20l0年8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

2、者高度评价《开放与国家盛衰》一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紧密联系实际,阐述了关于开放问题的真知灼见。本刊选编了部分发言,以飨读者。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陈锦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名誉理事长区别。”读了这样的描绘,真让人揪心,叫你终身难忘。一一、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个国家、一个民族竞被别人看作500年停滞于静止状态,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在我们这些经历过旧中国我对开放这个课题关注已久,一直在搜集和阅读相苦难生活的一代人心里,封闭、停滞、落后、挨打的沉关的书刊资料。总想写点东西,讲讲我的看法。重历史,总

3、是挥之不去。许多同志都看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在“论2006年的7月,在综合开发研究院第t届理事会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分配的顺序”一章上,我在讲话中曾经强调:深圳的软实力,也就是深圳中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的影响力、吸引力,是深圳的改革开放文化,其中最大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的亮点是开放。深圳在开放中形成的文化,就是海纳百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川的胸襟,就是善于吸纳世界资源的智慧,就是在开放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中推进原始创新和合成创

4、新的进取精神。深圳之所以能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从一个边陲小镇后来居上,发展成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5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就是重视区位优势,充分运用了开放的先机。二、研究对外开放,要有世界的、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从半封闭的计划经济历史的、发展的视野体制,到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我的感受就是在序言中所讲的,“中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们把这个要求,作为研究《开放与国家盛衰》的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两个巨大轮子。改革与开放内标尺,也就是在本书“后记”中所讲的,以全球开放历外结合,相辅相成。”我还多次举证说,中国东部地区

5、史为经,中国对外开放为纬,梳理中外开放历史,探讨的快速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得益于对外开放;而开放规律。开放的扩大,又不断推进了改革深化。开放与改革形成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文章、著作,我翻的良性互动,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有效机制,推动了经看得比较多,总的感觉是对开放讲得不够,即使讲,也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实际上,就中国的历史和是宣传成就,解释政策,缺乏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现状来讲,开放是最深刻,也是影响面最大的改革。它深度。我们研究这个课题,就是想用这样的角度来审视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对科技创新和合成创新今天正在做的工作。可能

6、这本书还达不到这个高度,但的激励,对社会的冲击,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思想解这样的立论起点是最重要的。根据这样的观点来审视中放、创业精神和勇于走向世界的影Ⅱ向,已经被中国明代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中国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变化事业的发展所证实。化,我们失去了哪些开放的机遇?又有什么值得汲取的我从1946年开始工作,至今已6O多年,先后在纺教训?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织、轻工、钢铁、石油化工等部门工作过,亲身感受过我们在书中评述了汉唐盛世、郑和下西洋、乾隆拒这些部门的核心产业,如纺织工业的化学纤维,轻工业绝与英国通商,以及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洋务运动”、的家用电器的突

7、飞猛进,无一不得益于对外开放。再以“百日维新”等历史事件。对比15世纪开始的世界地理钢铁工业为例,在新中国的前3O年,一直是中国经济大发现,研究中国由盛而衰和由衰转盛的漫长历史,我的龙头,“以钢为纲”曾经是我们的治国理念。毛主席们想表达的观点是:汉唐盛世是开放治国,善于融合外亲自抓,党中央作决议,直至发动7000万人上山的全来文明、促进中国繁荣昌盛;郑和t下西洋后的海禁,民大办钢铁运动,几经周折,中国前3O年的钢产量才是错失开放机遇;乾隆以天朝“无所不有”自居,不察达到3100万吨。后3o年,中国的基本政治社会制度并世界大势,是拒绝开放机遇;晚清、民初是

8、在种种丧权没有改变,还是共产党领导,还是这块土地,还是这些辱国条约的屈辱形势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