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5775
大小:152.7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益赛普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医药2010年第50卷第3朔益赛普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郭景瑞,米慧,李爱红(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临清252601)摘要:目的评价益赛普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O例,两组均予全自动洗胃机清水洗胃,保留胃管,漂自土胃管内注入、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大剂量补液、利尿、大剂量激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服毒后6h内行血液灌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2周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生存率为63.6
2、%,肺纤维化发生率为31.8%,对照组分别为30.O%、65.0%(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SpO)、动脉血氧分压(PaO)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应用益赛普可显著降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关键词:益赛普;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10)31-0098.-02益赛普有效成分为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采用检验。P≤O.05为差异体一抗体融合蛋白,作为
3、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有统计学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但在急2结果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鲜有报道。2006年1月一2.1两组脏器损害程度比较见表1。2009年10月,我们将益赛普用于22例急性百草枯表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损害程度比较(i±)中毒患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2例,男9例,女33例;年龄13~62(29.7±14.77)岁。全部为口服中毒患者,服毒量20~200ml。患者中毒前均无明确的心、脑、肺、肝、肾及结缔组织疾病。将注:与治
4、疗前比较,’P<0.O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O例。2.2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见表2。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血气指标变化(i±)1.2治疗及观察方法两组就诊后均予全自动洗胃机清水洗胃;保留胃管,漂白土胃管内注入;予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大剂量补液;利尿剂、大剂量激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服毒后6h内行血液灌流,时间为2h左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2周为~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以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5、<0.O1,P<0.05下指标:①肝肾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临床疗效观察组术后2周生存率为63.6%(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14/22),肺纤维化发生率为31.8%(7/22),对照组水平。②动脉血气分析:包括血氧饱和度(SpO)、分别为30.0%(6/20)、65.0%(13/20),两组比较PPaO:和PaCO:。③临床疗效:治疗后2周行胸部CT均<0.05。检查,观察肺纤维化的发生率;记录治疗后2周生存3讨论率。我国是最大的百草枯生产和使用国,其中毒病1.3统计学方法
6、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死率为20%~80%⋯。呼吸衰竭是百草枯中毒最量数据以±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导泻、洗胃、98山东医药2010年第5O卷第3l期口服漂白土及血液灌流等为其主要解毒方法】。肺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提高机体对有害早期行血液灌流可降低病死率,但仍不能改善最终因子的耐受力、稳定溶酶体膜、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结果,多数患者仍死于晚期肺纤维化致呼吸衰竭并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降低机体的反应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J。即使是轻微的肺损综上所述,
7、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应用益赛伤,仍可引起百草枯中毒患者在较长时间内的限制普可显著降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借性肺功能损伤,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而鉴。一旦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极差。参考文献:近年来,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重[1]白光兴,李晋.百草枯中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4):615-617.要进展,特别是细胞因子在这一复杂过程中所起的[2]BismuthC,GamierR,DallyS,eta1.Prognosisandtreatmentof作用引
8、人注目,从而提出了肺细胞及细胞因子网络paraquatpoisoning~areviewof28ca8e8[J].JToxicolClinTor3一的概念,细胞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col,1982,19(5):461-474.其生物学作用,并通过与其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3]KooJR,KinJC,Yoonjw,et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