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案例.doc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doc

ID:53423908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3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doc_第1页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doc_第2页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时记趣》教学案例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学习重点:目标1、2、3学习难点:目标2、4学习安排:两课时学法指导:认真阅读“预习·导学”,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然后参照“文言词语解释示例”,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学习过程:一.          预习·导学1.认真阅读

2、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2)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3)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

3、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3.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示例: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

4、下列句中加点字。①项()为之强②作()青云白鹤观()③果()如鹤唳云端④以丛草为()林()⑤为()之怡然称快⑥兴()正浓⑦方()出神⑧驱()别院5.在认真完成上面第3、4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6.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1、 导入。2、 简介作者、作品。3、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范读、领读、

5、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正音:(1)项为()之强(2)鹤唳()云端(3)怡()然称快(4)凹者为()壑()(5)土砾()凸者(6)二虫尽为()所吞4、 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5、 问题研讨。(1)       你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吗?试用简洁的话表述。  (2)       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统摄这两件事的词语(主旨)是什么?  (3)       为什么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或者说,作者是

6、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三.巩固·延伸1、    背诵全文。2、    积累文言词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1)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徐喷以()烟(4)以()丛草为林(5)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驱之()别院3、    记住文后列出的本课出现的成语,并在书上解释出它们的意思。 4、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习题。乃如其言,用宜兴窑长方瓮叠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横方纹,如云林(1)石法,岩凹凸,若临江石矶状。虚一角,用河泥种千瓣白萍。

7、石上植茑萝,俗呼云松。经营数日乃成。至深秋,茑萝蔓延满山,如藤萝之悬石壁。花开正红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置之檐下,与芸品题:此处宜设水阁,此处宜立茅亭,此处宜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间”,此可以居,此可以钓,此可以眺;(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1)云林,元画家倪云林1)给本文拟一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境界,既有实写,也有想象,请各选一处,写在下面:实写:  想象:  3)译出下列句子:(1)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2)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4

8、)和《童趣》相联系,说说作者沈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如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