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24891
大小:10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3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学案 (1)(无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学案(1)课题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执笔人总第课时相关标准陈述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熟读课文,能够熟练翻译课文。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评价活动方案采用纸笔形式,利用巩固训练,针对目标设计练习。评价标准: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活动方案
2、随记5【创设情境】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确立目标】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熟读课文,能够熟练翻译课文。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到“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自主学习】一、作者作品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二、题解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三、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四、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
4、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合作交流】一、自读课文,掌握大意。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51.“即书诗四句”书: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3.“邑人奇之”奇: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5.“父利其然也”利:(2)理解几个词语1.“养父母”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 4.邑人:()
5、5.“从先人还家”从() 6.“前时之闻”:()7.“卒之为众人”卒() 8.“如此之贤也”贤:()9.“且为众人”且: () 10.“固众人”固:()(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学”:不让()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即()。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天”:即()【分组展示】(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异焉
6、 5.环谒于邑人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3.5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释疑解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巩固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世隶耕()收族()(2)未尝识书具()()(3)父异焉()即书
7、诗四句()(4)借旁近与之()(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6)邑人奇之()()(7)稍稍宾客其父()()(8)或以钱币乞之()()(10)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1)不能称前时之闻()(12)泯然众人矣()()(13)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14)贤于材人远矣()()()(15)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6)彼其受之天也()(1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8)固众人()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词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