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23845
大小:25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赢得了课堂,就赢得了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赢得了课堂,就赢得了发展──朝阳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故事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16个年头了,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最想说的也是最大的感受同时也是无论怎样做仍觉欠缺的就是“赢得了课堂,就赢得了发展”。无论是刚参加工作时老校长每天4节的推门课;还是和老教研员王懿德老师的每周一次的细致磨课;一直到现在与区、市、以及全国级的专家一起做课题的研究,我仍然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优秀的一线的教师课堂永远是我们应“死死”坚守的阵地!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管理者,我给自己定下绝不下一线的规定,说真的不是为了所谓的“中高”,而是为了自己能与孩子们在一
2、起每天享受着数学的美丽,如果说真的让我在二者之间选一个的话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讲台。如果说要写写自己在教学中成长的东西,我想借此机会把自己与我们学校数学团队的一起成长过程说说,因为这些年我总觉得自己这的教学也是和这个团队融合在一起的!教师的生命在课堂,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三种“课堂”,一、使自己的教学常规化——每周一研课“变被动为主动,使老师的课堂更有实效性”,同时也基于我们想把教研组内的研讨和学习更加显现的外化出来这一原则,我们与教研组长进行了沟通,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专访,大家一致同意在组内教研中一定要
3、有“具体的抓手”这一原则,这样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也更好操作同时也更加具有实效性。基于以上的思考和交流,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教师最薄弱的教材钻研与课堂监控上。明确了每周组内一起按照进度共备一节重点课或者是起始课,然后由本组的一名教师在组内做公开课,在课堂的具体实施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课下反思——调整教案——换班再上——感受变化。以四年级教研组为例,我们前期一起研究了《速度、时间和路程》、《垂直与平行》还有《商的变化规律》,近期我们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又节选了两节课来研究,一个是《除数是两位数的一般情况的笔算除法》还
4、有一节是需要试商和调商的笔算除法,两节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很能考察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整体把握与调控。可以说我们在集体备课中互动着智慧、分享着灵感,更主要的是能在两到三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到课的本质。二、使自己的教学系统化——联动的数学大组的教研活动数学大组的教师已经由本部的16人,扩展到三部的38人,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何能够带好,让她最大限度的发挥着主科教学中发展孩子思维核心力的作用是我和史老师与郭主任时常思考的问题。开学初,马军校长与我进行了关于大组活动实效性地交流,给了我宝贵而中肯的意见,她说:“活动形式可以变,但变
5、是为了让老师能有更好地活动去主动吸收,这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课堂上,让我们的孩子受益。”于是我们决定把大组的教研活动做的更有系统性。每个学期初定下主题,在大的主题下可以分解程若干个小的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看效果再做适当的调整与补充。这个学期我们三部定的主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的研究,里面的小的主题主要围绕图形的测量与图形的计算具体展开,形式主要是依托于课堂把握教材同时围绕具体的专题精选得当的内容。2本学期数学大组的主要活动有:第一次:对如何实施图形教学的数学化及反数学化过程进行研究,我们推出了两节图形测量方面
6、的课。刘淑强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王筱宁《角的度量》刘淑强老师所讲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大的感触是刘老师成长了、成熟了,对学生的监控越来越到位了,为刘老师感到开心!老师在整节课的活动安排上非常有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不是说每一步干什么都能让人感到很清楚这么简单,而是说老师的安排和学生认识角的过程是一致的,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在这节课中孩子的认知经历了两次抽象:从生活中抽象出这个形后找共同点和不同点开始对角的本质进行研究,揭示特征后又马上让学生判断、指出生活中的角、画角、创造角,使学生的认识上有一次
7、实现飞跃,真正实现反数学化的教学过程。第二次:我们主要依托于课堂对图形教学中的二次分类抽象概念本质教学的过程进行研究,在本次活动中西校区的肖东霞老师所上的《垂直与平行》一课充分体现了如何在分类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形成。三、使自己的教学精细化——为构建实效性课堂做点滴积累如果说三部的数学大组为教研活动很好的把握了方向;每周一研课使老师们的教研活动走向平稳,那么为构建实效性课堂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点滴积累的过程。为了能更好的创设高效课堂,我们请来了区教研员为老师们做讲座,其中孙佳芳老师的《如何在课堂中提出有思考力的问题》的讲座让许多
8、老师产生了共鸣。尤其是孙老师以自身为例谈了自己如何备一节课的过程,更是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所有的老师,孙老师这样说道:每次备课前我都先明确孩子正在学什么,将来还要应用这部分知识来学习哪些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备一节课之前要明确这个知识点的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其间的落差就是本节课的效能,如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