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设计.doc

多层住宅设计.doc

ID:53302871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3

多层住宅设计.doc_第1页
多层住宅设计.doc_第2页
多层住宅设计.doc_第3页
多层住宅设计.doc_第4页
多层住宅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层住宅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多层住宅设计.多层住宅指4—6层住宅,我国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高度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住宅,7层以上住宅必须设电梯。多层住宅由于用地比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国情,更适合于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国内外都是大量建造的。第一节、多层住宅的设计要求同其他各类型住宅一样,无论是低层,多层,中高层以及高层住宅,除了特殊的要求以外。其基本的设计要求是一致的,即:1套型恰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和市

2、场需求,便于单元内的平面组合。使套型比的平衡灵活方便。2使用方便:平面功能合理,分区明确,满足户型的日照,朝向,采光,通风等要求。3交通便捷:进户入口位置适当,便于组织户内平面。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公共交通面积,避免对户内的干扰,扩大有效使用面积。4经济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提高面积使用率,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管线布置集中,节地,节能,节材。5造型美观:立面造型新颖美观,丰富多样,与周边建筑风格相互协调,相辅相成,色彩搭配得当,引人注目,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和人们的审美要求。新奇不落俗套,靓丽不

3、失端庄。6环境优美:不仅仅注重室内空间的流畅,舒适。一栋房屋是一个小区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周边的环境也要同时设计得尽善尽美。整个小区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附属设施,绿地系统,水景,小品建筑,休闲娱乐设施,儿童游乐场地,健身,锻炼场地,停车场地,物业管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消防设施等都要配套的完美无缺。所有这一切,我们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周密,细致,使之建成后,成为城市中景色美丽,引人注意的靓丽景观。上述这些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普通的,共性的要求,对于某些特殊地段还要满足特别的要

4、求,我们在设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避免强调一点而忽视其他方面。把握好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环保的原则。第二节、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多层住宅相对于低层住宅。虽然他的平面布置具有相同的基本要求。布置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就是说低层平面也可以用于多层,甚至高层,但是多层住宅绝不是把低层住宅简单的层层叠加就可以了。他必需完美的解决上与下之间的垂直交通。解决消防和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有时还要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这也是多层住宅的一个特点。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是通过

5、楼梯间为枢纽来组织,必要时(如楼梯服务的户数较多,通过楼梯入口的方式不同等),还需设置公共走廊来解决户外的水平交通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平面类型的住宅。梯间式:纯楼梯间组织垂直交通,无需廊道,服务户数较少,干扰少,是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廊道式:有内廊式和外廊式即楼梯加走廊,走廊在外侧叫外廊式,楼梯解决垂直方向,走廊联系水平方向,使用较少。跃廊式:隔层设廊,再由小楼梯通至另一层,使用不多。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需要有楼梯间来连接上下的垂直交通,采用其他形式无非是通过某种手段来扩大服务的户数,虽然能节省每户的公共交通

6、公摊面积。但增加了公共走廊。公共走廊必然占据各户与外廊相连的方位。不仅影响各户的开窗采光,还会产生较大的视线干扰。影响到各户间的私密程度。从经济上说并不划算,从功能上说利少弊多。因此,普遍使用的依旧是梯间式,并且是双跑梯。设计楼梯应注意的几点:必须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满足各部位尺度1、梯间宽度:规范规定,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因此,梯间总宽度为2600mm2、休息平台宽度:净宽大于梯段净宽且不小于1100mm,以1500mm为宜。3、踏步尺寸:可依据经验公式2H+B=600计算,一般取踏步高150-

7、165mm,踏步宽270-300mm,踏步的宽度应大于人脚的长度,以保证行走时舒适。.4、踏步步数:根据楼层的设计高度计算,5、楼梯间长度:应为踏步总长度的一半+两端的休息平台长度6、楼梯的净空宽度:指下层平台和踏步至上一层平台和踏步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小距离:如下层平台至上层平台梁底应大于2000mm,以免行走时碰头。一般情况下,净高度均大于2000mm,但是,在第一层楼梯入口处,当入户门设在楼梯里端,而半层平台下端作行人通道时,其高度往往达不到行人通过的要求,这时就需要作出调整。低层楼梯入口高度的调整,

8、其方法有如下几种:(一)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相应提高室内地面的标高,同时降低平台过道下的地面标高,再在过道中增加转折踏步,但是提高室内标高必须满足规划需求。(二)将双跑楼梯设计成长短跑,即增加下楼梯的步数,减少上楼梯的步数、从而增加上端的净高,但是增加了下端的步数势必增加了楼梯的长度。若尺寸允许时,只能少量增加,或调整下楼梯的坡度(改变踏步高度、或少量调整过道处的标高)以达到高度的需求,满足人们的进出。以上情况只会出现在入户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