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

ID:53302336

大小:7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03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_第1页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_第2页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_第3页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_第4页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综述摘要:总结了逆向物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有模式选择、网络建设、运营管理以及主体行为,而研究方法主耍包括模型研究、博弈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等,并探讨了逆向物流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逆向物流;内容;方法中图分类号:F252.19文献标识码:A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废旧品的急剧增加需耍强大的逆向物流系统支持。逆向物流是废旧物甜回收、分捡、储存、拆解以及最终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组成的系统,自Lambert和Slock首次提出逆向物流这一概念后,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便不断深入。本文主要从逆向物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加以综述。1研究内容方面

2、1.1逆向物流经营模式选择研究经营模式决定了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也基本确立了各经营主体的责任、义务以及利益分配方式等,对于逆向物流模式选择学者大都基于一定条件下就某一行业或某一类物品展开研究,如KrumwiedeDW(2002)论述了基于第三方供应商条件下逆向物流模式问题。Spicer.A.J等(2004)阐述了在EPR条件下的三种回收模式:生产者回收、联合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姚卩新(2004)分析了电商环境下闭环供应链再制造逆向物流冋收模式的选择。范江华(2004)提出公益性社会机构、生产企业联合、生产企业独立和外包四种逆向物流运作模式。曾强银等(20

3、05)引入了生产者直销产品并负责回收的模式。常香云(2006)分析了政府负责制、生产者负责制和第三方负责制三种逆向物流模式特点以及所适用产品。杨传明(2011)依据参与回收过程主体的不同,构建了生产商协调、生产商联合、外包以及集群的模块化回收模式。孙柯等(2004)、马洁(2005)都专门分析了储运包装的回收管理,提出企业自行冋收、行业冋收两种模式,而安美清(2012)则针对包装物的逆向物流提出了包装押金制回收、柜台兑换回收、包装物流动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等四种回收模式。张云里(2006)、刘玉梅(2012)等都针对废旧电子产品提出了零售商、制造商和第

4、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联合回收模式。1.2逆向物流网络建设研究网络一般分为再循环网络、再使用网络、再制造网络(Fleischmann,2000)o对逆向物流网络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设计,第一个对逆向物流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是Gui1tinan和Nwokoye(1995),他们提出根据流通渠道企业成员完成的再生或再制造的功能和能力之不同,构建不同的逆向物流冋收再利用网络。Jayarainan(1999)分析了美国电子设备再制造公司的物流网络结构,根据对旧产品(或核心部件)的收集、再制造和再制造产品的分销等处理流程,建立了一个容量限制的多阶段选

5、址模型,以确定在不同供应和需求假设下网络结构中设备的最佳设置数量和地点。Min等(1998)研究了由初始收集点、回收中心构成的一个双层逆向物流系统网络。Berger和Debaillie(2006)将己有的某电子设备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分销网络扩展为一个具有拆解、检测处理中心的网络,并建立了一个多级容量限制的MILP模型來确定设备最佳的安装地点和处理能力。温素彬等(2005)提岀了EPR制度下采用专用、共用两种不同的回收体系,并构建了基本的回收体系结构模型。MelbinC(1995)研究了逆向物流运输网络规划问题等。Salomon等(1996)开发了一个

6、REVLOG的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辅助设计分销和回收网络。达庆利等(2004)讨论了逆向物流网络的结构特征、设计原则及设施的选址定位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朱道立等(2003)、储洪胜等(2004)、肖文(2004)、何波等(2008)、赵晓煌等(2007)都研究了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1.3逆向物流运营管理研究对逆向物流运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库存、选址、渠道结构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研究的目标都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Fleischmann等(2002)提出需求和回收符合Poission分布的库存优化模型。如Dobos(2003)提出以

7、库存、再制造、最终处理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库存策略。“derfurth(2005)等认为随机性库存管理研究主要考虑了逆向物流中再制造产品的交货周期、回收产品的流入不确定等因素时的库存策略。黄祖庆等(2003)研究了单周期和多周期下逆向物流再制造库存控制问题,储洪胜等(2004)、谢家平等(2009)都研究了逆向物流库存以及再制造生产和调度等问题。SatoshiKanai(2005)研究了废III电器回收再利用问题。Savaskan(2003)等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之上,着重考察了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产品的逆向渠道结构问题。Dethloff和Jayaramem(

8、2006)等认为逆向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逆向渠道的选择以及逆向渠道和正向渠道的整合。G.Seliger等(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