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

ID:53300187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_第1页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_第2页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_第3页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有效机制及优势特点【摘要】目的:总结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有效机制和优势特点。方法:采用几个方面来探讨穴位埋线的临床有效性和特点,从中医减肥机制、减肥与减重、体重变化、血脂的调整、影响因素、埋线优势等来探讨。结果:穴位埋线具胡健脾祛湿、减脂、调血脂之功效,并且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特色。结论:穴位埋线减肥的临床疗效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优势明显,说明穴位埋线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关键词】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病;机制;优势【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74-011穴位埋

2、线中医减肥机制现代医家认为,先天禀赋特性系指阳热体质患者多恣食肥甘,贪食辛辣厚味,脾胃运化机能亢奋,导致膏脂痰浊堆积,可引发肥胖⑴。长期过食,致使脾胃运化功能负担加重,可引起脾胃功能失常;多逸少劳,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呆滞,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即脾胃功能受损;情志受损常见肝郁气滞,肝郁犯脾,脾失健运,均可导致肥胖。说明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早期存在着脾胃功能亢进冲晚期则脾胃机能减弱,均显示脾胃功能异常。因此,笔者认为单纯性肥胖病的穴位埋线治则重在调理脾胃的机能,使之转输和消化吸收的功能正常,即产生祛除水湿、痰浊、膏脂的功效。2关于减肥和减重的认识肥胖之所以成为众多疾病的危险因

3、素,主要因为肥胖患者脂肪堆积过多,而脂肪细胞本身具有内分泌代谢功能,能产生多种分泌蛋白,大多数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发病有关[2]。因此健康减肥主要应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而不是单纯关注体重的变化,临床上患者往往将降低体重和减肥混为一谈,医者在各种方法治疗肥胖病的报道中,也仅以体重作为肥胖病的诊疗标准,肥胖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肌肉增加,尽管同时伴有体脂的减少,体重可能未有明显变化。因此本人前期课题在观察疗效时,不仅采用体重指标,还采用了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指数、腰/韻比值(WHR)等指标来综合反映体脂的变化;在观察总疗效时,另外还采用了体围(胸围、腰围、靓

4、围、股围)、皮褶厚度(右侧肱三头肌、右侧肩胛角下、右侧脐旁部位)等指标来反映体脂的变化。结果表明:埋线治疗前后,患者不仅体重明显下降,同时体脂也明显下降,尤其是内脏脂肪指数明显下降,而内脏脂肪对肥胖病的并发症有更直接的关系,内脏脂肪过多更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内脏脂肪指数下降意味着患者不仅体重的下降,体形的匀称,更意味着身体更加健康,这也是穴位埋线比许多减肥方式和方法更好更健康的原因之一。3关于穴位埋线减肥疗效的探讨1979年Woods等首先报道,胰岛素可作用于脑,抑制进食随后LP被发现。LP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分子,主要作用于下丘脑的食欲

5、和体重调节中枢,使食欲降低,能耗增加,从而减轻体重[3]。现在认为这两种激素是反映脂肪储存量的主要信号分子。它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进食。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激素中,只有这两种激素抑制摄食的作用最强。胰岛素和瘦素可以随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与其相关的INS与LP也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在肥胖者中,不是缺少LP,相反存在高LP血症,表现为LP抵抗[4]。研究显示:肥胖患者具有高INS及高LP血症的特征,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有一种并发症>有多种并发症。④埋线操作手法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肥胖病患者多脂肪,因此埋线深度要比一般

6、患者要深,否则线会液化;且一定要有得气感才能把线放入,否则疗效较差;另外可结合相关针刺手法来进行补泻,如开阖补泻法、呼吸进针法等,相关研究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6穴位埋线应用于减肥的优势穴位埋线减肥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基础上改良和发展的,针灸减肥法是以毫针刺激穴位,而穴位埋线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生物蛋白线”,利用特殊的针具埋入穴位。埋线后,线体将会在人体穴位内软化、液化、分解和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化刺激透过穴位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来达到减肥目的。埋入人体内的羊肠线在体内停留15天就会自然地被身体溶解或吸收,不需取岀,比起传统的针

7、灸减肥法每天或隔天治疗的方法,其刺激感应的维持时间也是任何针灸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穴位埋线弥补了针灸留针时间短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更适合繁忙的现代人。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LiuZC,SunFM,HanY,etal.Effectofacupunctureonlevelofmonoaminesandactivityofadenosinetriphosphataseinlateralhypothalamicareaofobeserats.ZhongguoZhongxiyiJieheZazhi(ChinJIntegratedTraditi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