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

ID:53299747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_第1页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_第2页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_第3页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陈波(阳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阳春529600)【摘要】目的探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的疗效。方法对木院13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患者分别采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术与传统环切术结合消痣灵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静息压、收缩压、排便阈值、肛直角、肛上距、会阴位置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患者采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治疗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痔上

2、黏膜二次环切直肠黏膜内脱垂重度痔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是较常见疾病,传统的一次痔上黏膜环切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疗效不理想,易复发⑴。笔者对本院肓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患者采用痔上黏膜二次环切术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木院2007年11月〜2010年9月育•肠黏膜内脱垂合并重度痔患者130例,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6±3.7岁,病程2〜30年,平均7.4±1.5年。所有患者均经排粪造影进行诊断。其中按痣分度:III度47例,IV度83例;按直肠内脱

3、垂程度:II度42例,III度8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肠道准备,紙管麻醉。观察组患者常规将铺巾消毒,扩肚。肛管皮肤使用四把无创伤钳夹住,将肛管扩张器置入,会阴部四点固定同时将内芯取出,对患者的肓肠黏膜脱垂状况进行密切观察,确定最大游离缘与反折距离,经肛管扩张器置入肛管缝扎器,与齿状线相距约6〜7cm处,采用缝扎器顺时针进行荷包缝合黏膜。最大程度扩张吻合器,通过肛门扩张器,将其顶端置入环扎处上端

4、,将缝线绷紧后打结,在吻合器侧孔拉出缝线,将脱垂的黏膜置入吻合器套管里,将吻合器收紧,揭开保险后击发,持续30s,并将肓肠粘膜环切与吻合完成。打开部分吻合器,缓慢拔出,若吻合口环形部位出现搏动性出血,需加8字缝扎进行止血,首次痔上黏膜环切完成。再进行二次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口与齿状线相距4.5〜5.5cm左右,然后与齿状线再相距3〜3.5cm左右处进行荷包缝合黏膜,方法同上。对照组患者在与齿状线相距3〜4cm左右处进行2个荷包缝合,给予消痣灵注射液,并轻轻将其揉开。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表现消失,无出血、脱垂现彖,肛门外平整,各项检查均正常;显

5、效:临床表现好转,肛门外有痣残留,各项检查提示好转;无效:临床表现、体征及各项检查无改善或加重。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二4.583,p<0.05,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测压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静息压、收

6、缩压、排便阈值均高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V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测压比较(x-±s)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造影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肛直角、肛上距、会阴位置均有所改善,H观察组改善情况较明显,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造影的各项指标测定比较(x-±s)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观察组6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2例(33.85%),其中肛门下坠感11例,尿潴留9例,出血

7、2例;对照组6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0例(30.77%),其中肛门下坠感10例,尿潴留7例,出血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牛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随访1〜2年,观察组复发2例(3.08%),对照组复发17例(26.15%),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肓肠黏膜内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定,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便秘或腹泻造成的肓肠粘膜感觉降低,直肠扩张大便滞留,反射性造成直肠肌肉收缩,导致育肠黏膜突入育肠腔,使肠套叠慢慢发牛变化,最终发牛直肠黏膜内脱垂[2]。肠壁与肛门括约肌上的排便感受器

8、受到脱垂黏膜的刺激,使患者更加用力排便,从而又加剧黏膜脱垂,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发牛[3]。重度痣的发病机制与其相似,主要为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