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淋巴瘤.ppt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

ID:53288297

大小:16.76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18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_第1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_第2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_第3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_第4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发性脑淋巴瘤段阳李巍陶黎辽宁省肿瘤医院影像科概念CNS淋巴瘤可继发于全身淋巴瘤,也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往的名称包括:网状细胞肉瘤、微胶质瘤。罕见,占恶性淋巴瘤的0.2-2%,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0.85-2%。大多数恶性颅内淋巴瘤是原发还是继发仍存在争议。少数情况下转移到CNS以外的其他部位。流行病学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发病率正在升高,可能超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达到脑膜瘤的水平。部分是因为爱滋病和移植患者的PCNSL发生率升高,但过去20年中总体发病率也已升高。根据文献回顾,男:女=1.5

2、:1就诊时平均年龄:52岁(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年龄更小约34岁)。最常见的部位为幕上:额叶、深部神经核团、脑室周围也常见;幕下:小脑半球最常见。PCNSL的高危因素:1.胶原性血管病A.系性红斑狼疮B.Sjogren’s综合征:自身结缔组织免疫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口眼干燥湿性关节炎2.免疫抑制A.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免疫抑制B.严重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S”)C.AIDS:CNS淋巴瘤发生率为1.9%,0.6%的患者作为首发临床表现D.由于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导致发病率升高3.许多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伴有Epstein-Bar

3、r病毒,全身淋巴瘤该病毒的检出率约30-50%,而PCNSL的检出率为100%。临床表现原发与继发CNS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相似。最常见的症状为脊髓硬膜外压迫或癌性脑膜炎(多发颅神经麻痹,癌性脑膜炎)。癫痫的发生率可达30%。症状1.超过50%的患者症状为非局灶性、非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A.1/3的患者出现精神状态改变B.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C.癫痫大发作率为9%2.30-42%出现局灶症状:A.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的症状B.部分发作性癫痫C.多发颅神经麻痹(由于癌性脑膜炎)3.局灶和非局灶症状均有。体征1.16%为非局灶性A

4、.视乳头水肿B.脑病C.智力减退2.45%为局灶体征A.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B.失语症C.视野缺损3.同时有局灶和非局灶体征不常见但有特征性的综合征葡萄膜炎,与淋巴瘤伴发(6%)或早于淋巴瘤(11%)亚急性脑炎伴室管膜下侵润MS样疾病,激素治疗可使其消失病理学肿瘤细胞与全身淋巴瘤一致。大多数体积大,与脑室或脑脊膜延续。病理学特征为:受侵的血管基底膜增厚,最好的证据为银网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可区分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原发CNS及AIDS患者以B细胞性淋巴瘤多见)。电子显微镜显示缺乏连接复合物(桥粒体),这种结构通常见于上皮来源性肿瘤。肿瘤

5、发生的特征性部位:胼胝体、基底节、脑室旁。诊断方法影像学上50-60%发生于一个或多个脑叶(白质或灰质);25%发生于深部中线结构(透明膈、基底节、胼胝体);25%发生于幕下;10-30%为多发。与此相反,全身淋巴瘤转移至CNS常位于软脑膜,而不是脑实质。影像学表现CT:中央灰质或胼胝体均匀一致增强的病灶应怀疑为CNS淋巴瘤。75%与室管膜或脑膜相连(与明显强化一起产生“假脑膜征”,不过淋巴瘤无钙化,有多发倾向)。60%为高密度,10%为等密度。特征性表现,90%以上肿瘤强化,74%以上强化均匀。因此当病灶无强化时,常导致延误诊断。CT

6、上PCNSL增强的表现象“棉绒球”。周边可有水肿,常有占位效应。使用激素后CT上可见部分到全部消失(甚至在手术时),导致所谓的“幽灵瘤”,这种现象有助于诊断。偶尔表现为环形增强(壁较脓肿厚)。透明膈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病例:男59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渐加重,无恶心及呕吐,无抽搐及二便失禁,近3天来头晕加重,站立加重,伴有轻度头痛,言语增多,吐字清楚,缺乏逻辑,远记忆正常,近记忆明显减退,无发热,无咳喘。图一图二图三图一:T1WI病变呈“握拳”样(↑),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中心见低信号坏死区。图二:T2WI侧脑室扩张,侧脑室

7、前、后角见不规则高信号影(↑)。图三:增强病灶均匀强化(坏死区未强化),与侧脑室脉络丛静脉丛相延续,静脉丛迂曲,以左侧更为明显(↑)。图四、五、六:病灶呈“团块”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中心见散在点状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中心见散在点状高信号,增强均匀强化,坏死区未强化(↑)。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图九图七、八、九:矢状位示增强“团块”样均匀强化,与脉络丛上静脉(↑)及大脑内静脉(↑)关系密切。MRI:在透明隔区见一不规则肿物,该肿物在室间孔附近以中线为中心大致对称的向两侧膨胀性生长,呈“握拳”样和“团块”样,大小约2*2.2

8、cm,周边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改变,中心可见散在点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见肿物呈“握拳”样和“团块”样强化,与左、右侧脑室脉络丛静脉丛相延续,脉络丛扩张迂曲,以左侧更为明显,在矢状位可见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