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83681
大小:51.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学习重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学习难点】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歌。【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2、反复吟咏,品读语言。3、合作探究,鉴赏诗歌。4、授之以渔,提高能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诵读录音【教学课时】1课时【
2、学习过程】一、预习: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知人论世: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和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学生回答:陶渊明其人其事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羁鸟()守拙()荫后檐()狗吠()暧暧()墟里烟()樊笼()3、请解释下列词语。(1)适:(2)尘网:(3)故渊:(4)守拙(5)方宅: (6)荫:(7)罗:(8)尘杂:(9)虚室:(10)暧暧:(11)樊笼:(12)羁鸟:4、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听读,个人范读课文。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解题:陶渊明
3、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2、思考: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用原文回答:讨论交流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思考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思考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思考3:还有哪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归来?明确:思考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
4、思考2: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修辞、炼字、情感)(3)归向何处?明确:思考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试着分析其意境。思考2: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小结意境类的题型答题思路:(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思考: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三、师生交流、谈结构美请同学们根据对前面诗歌的鉴赏,完成下面的题目,理清诗文的结构。《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字,开头八句,作者概述了自己的原因;接下来八句,是作者对的描述;最后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全文表达了。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
5、,,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首尾记叙抒情,中间。整首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 四、课堂总结五、堂堂清背诵这首诗。六、作业1、背诵默写《归园田居》。2、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周记)七:课外拓展延伸:熟读并理解下列诗歌《归园田居》五首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五首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
6、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五首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附加: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
7、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