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75701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慢乙肝诊疗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右胁胀痛、痞胀反复发作等为主要表现。因湿热痰淤等邪阻滞于胆,或因情志郁怒等刺激,使胆气郁滞不舒所致。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脂是、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但少数有畏寒、高热和黄疸。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右胁胀痛,常累及右肩背部,脘腹胀满,善太息,口苦恶心,嗳气等。(2)起病缓慢,多反复发作,病发多有诱因,如饱餐油腻、恼怒、劳累等。好发年龄为40岁左右。(3)体格检查: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和不适感,墨菲征可呈阳性。(4)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血脂、B超、胆道造影、CT
2、等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胆胀以右胁胀痛为主症,但须与胁痛相鉴别:胆胀疼痛在右胁,范围较局限,常累及右肩背部;胁痛可在右胁,也可在左胁,也可两胁同时出现。与消化道溃疡、胃炎等鉴别,纤维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剂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辩证分型(1)肝胆气滞证:胁肋、乳房、少腹胀痛,连及肩背,善太息,情绪抑郁,口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2)肝胆滞淤证:胸胁腕腹胀闷作痛,偶有刺痛,痛处走窜或固定,或者痞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涩。(3)肝胆郁热证:右胁部灼热疼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尿短赤,粪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4)肝胆湿热证:右胁胀痛疼痛,或胁下有痞
3、块,身热,口苦,或有肤目发黄,纳呆,呕恶,厌油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肝郁阴虚证:右胁隐隐作痛,或稍有灼热感,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尿淡黄,排便不畅。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规范一、西医治疗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主要包括:(1)联合应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恢复血容量,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流和氧供:包括纠正休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以改善和维持主要脏器功能。非手术时间一般控制在6小时内。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经过短时间
4、积极治疗后,如病情好转,则可在严密观察下治疗。如病情严重或治疗后病情恶化者,应紧急手术治疗,对于仍有休克者,也应在边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4)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支持治疗、吸氧等。2.手术治疗对伴有胆石者均应行胆囊切除术。对未伴结石,症状较轻,影像学检查显示胆囊无明显萎缩并具有一定功能者,手术治疗应慎重,特别是年轻女性病人,可先行消炎利胆及制酸等非手术治疗。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脂类饮食,服用消炎利胆药、胆盐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二、中医治疗1.辩证施治(1)肝胆气滞证:疏肝利胆,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2)肝胆滞瘀证:疏肝化瘀
5、,方选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3)肝胆郁热证:清肝利胆,方选茵陈蒿汤加减。(4)肝胆湿热证:清肝利湿,方选茵陈五苓散加减。(5)肝郁阴虚证:滋阴柔肝,方选一贯煎加减。2.其他疗法(1)中成药:肝胆气滞证,可选用逍遥口服液等疏肝利胆;肝胆滞瘀证,可选用血府逐瘀胶囊等疏肝化瘀;肝胆郁热证,可选用胆宁片等清肝利胆;肝胆湿热证:可选用清炎利胆片等清肝利湿。肝郁阴虚证,可选用二至九等滋阴柔肝。(2)针灸:体针,穴选胆囊、内关、上脘,每次2-3穴,依证施补泻,必要时加灸。耳针,穴取胆、胰、交感、中度刺激或留针。均每天1次。(3)外治:芒硝30g,大黄60g(研细),大蒜
6、1个,米醋适量。共捣成糊状,布包外敷胆囊区。三、并发症的处理(1)发热: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升高,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请外科会诊。(2)中毒性休克:反复发作剧痛或伴高热,血压下降,应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3)腹膜炎:若腹痛剧烈、拒按,考虑有腹膜炎可能者,应及时请外科会诊。护理指南指导病人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切忌暴饮暴食及使用膏粱厚味,勿酗酒,贪凉。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正常。(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有明显改善。(3)未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无明
7、显改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