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诊断标准.doc

乙肝诊断标准.doc

ID:53275690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乙肝诊断标准.doc_第1页
乙肝诊断标准.doc_第2页
乙肝诊断标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乙肝诊断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乙肝的诊断标准WS299-2008急性乙肝诊断标准1近期出现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3HBsAg阳性。4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5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6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7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8疑似急性乙肝病例8.1同时符合1和3。8.2同时符合2和3。9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9.1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9.2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9

2、.3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9.4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慢性乙肝诊断标准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2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符合1和3。符合2和3。符合2和4。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

3、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同时符合1、4和6。同时符合1、5和6。同时符合2、4和6。同时符合2、5和6。三、乙肝的报告规范和要求1、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医生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要求,认真、准确做好乙肝病例的诊断。2、重视“门诊日志”的规范填写。“门诊日志”是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疾病谱排序、流感监测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就诊的乙肝病例,无论是新发病例、慢性病例以及HBsAg携带者,在初诊和复诊时医生均需在“门诊日志”中进行登记

4、,登记项目应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地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已启用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对病例的记录信息中如能完全满足“门诊日志”所要求的内容,且“公共卫生科”能方便调取所需要信息,可不再另填写“门诊日志”。3、医疗机构检验科要对所有病例的检验结果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和医生、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送检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医生等。检验科要建立化验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方便医生对病人做出准确诊断。检验科医务人员不再进行传

5、染病报告。4、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就诊的乙肝病例,依据相关诊断标准作出“急性”或“慢性”的确诊或疑似诊断后,对“急性”(包括疑似病例)乙肝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实施网络直报。4、对“慢性”乙肝病例,接诊医生应认真询问病史、发病日期(慢性肝炎病程应大于半年以上)、既往是否已诊断等,医生只对首次诊断的乙肝(包括疑似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实施网络直报。如果该病例在本院或其他医院已被诊断,则只需登记被诊断的年份,不再进行网络报告。5、对于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接诊医生要及时报告公共卫生科,然后由公共卫

6、生科电话报告县区疾控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6、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要实行乙肝病例专病登记制度,按照《甘肃省各级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核实诊断与报告情况登记表》(附件2),对医生报告的所有乙肝病例和院内自查发现的漏报病例进行登记,查阅每个病例的临床和检验资料,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逐条进行对照。符合乙肝诊断标准及报告条件的,进行网络报告;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只登记,不报告。7、疾控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做好乙肝病例报告卡的审核与查重工作,对卡片中的错漏项和逻辑错误,要及时反馈报告单位

7、或向报告人核实,予以纠正;对重报或误报的卡片,做好记录后及时删除,减少报告卡的错误率和重报率。各县区疾控中心还要做好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的个案调查和核实工作,现场查阅临床和检验资料,核对病例诊断的准确性。8、卫生监督机构应对辖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传染病漏报、重报、错报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或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