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doc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doc

ID:53268668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doc_第1页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doc_第2页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糖尿病的危害已不仅仅局限于内分泌系统,它已被确定为导致脑中风、心脏病、肾病、失明、截足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糖尿病的死亡率增加速度是最快的,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易患人群1、家族史。糖尿病病人的家属,特别是近亲,罹患此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病机会为20-30%,双亲患病者,子女机会为60-70%。2、中老年人。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

2、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3、肥胖者。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同属于代谢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在2型糖尿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肥胖类型,尤其是腹型肥胖。肥胖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胰岛β细胞的负担,更容易引发糖尿病。4、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5、吸烟者。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

3、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6、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者。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糖尿病诊断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诊断是否有糖尿病199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认同,在中国正式执行:⒈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其含义为: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常有口渴、口干而饮水量增加,有饥饿感而饭量明显增加,与之伴随的是体重的明显减轻。但是,有50

4、%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⒉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⑴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⑵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诊断说明:1.无症状者诊断为糖尿病应有两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以上标准;2.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

5、断为糖尿病,需在应激情况结束后重新检测。3.理想情况均应进行OGTT试验,如果因某种原因不适于进行OGTT,或儿童糖尿病症状重、血糖高、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可不进行OGTT试验。二、诊断是哪类糖尿病1.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强烈遗传倾向。一般18岁前起病,多为消瘦,发病较急,糖尿病症状明显,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患者常出现酮症,尿酮体阳性,血胰岛素、C肽水平低,甚至测不出,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Ⅰ型糖尿病的亚型,其特点为:成人起病,病情

6、进展缓慢,早期可不依赖胰岛素,发病时多不肥胖,血胰岛素、C肽水平可偏低,体内胰岛β细胞抗体常持续阳性,具有Ⅰ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2.Ⅱ3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现认为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主要为运动不足和能量相对过剩)共同促发,种族、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老年和糖耐量异常是其危险因素,对上述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早期干预。3.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

7、性的糖尿病,由基因缺陷、其它内分泌疾病、药物及化学品、感染等引起。4.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24~28周之间。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6周或更长一段时间重新进行糖耐量试验,大部分患者血糖可能恢复正常,但其在若干时间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可明显增加。三、诊断有无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治

8、疗一、非药物疗法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可以根据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再计算出每日应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饮食中可加入大量纤维素。1.平衡膳食,以达到足够的营养。2.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3.减少脂肪的摄入,除限制动物脂肪外,每日食用烹调油在20克以下。4.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及瓜子、花生等。5.避免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6.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