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

ID:53263162

大小:340.2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2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_第1页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_第2页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_第3页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_第4页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日旅游报发第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报告摘要三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2012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协调”——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怎样实现这四个协调发展呢?绿维认为,旅游在这一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本章在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引导的城镇化模式及构成的城镇体系。一、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也包括人口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

2、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内容;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一)城镇化的基本内容1、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第一基础产业发展,实现了人口的生产模式与收益基础的变化,保证了农民离开土地后按照城镇方式生活的基础,因此产业的集群效应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城镇化的背景与推动力。中国城镇化初期结合国情,选择了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新的推动力。2、人口聚集是第二个基础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规模化聚集是基础。在我国现行城市等级体

3、系划分中,每一级别都有关于非农业人口数或比例的规定。比如,过去一直以5万人口的城镇居民,作为比较合理的小城镇集约化标准,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未来发展中,就地城镇化和旅游城镇化,评价可能会有较大不同。3、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基础居民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仅不能满足群众生活和产业发展需要,还会影响农民进镇建镇、集聚产业的进程。因此,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是城镇化的建设核心。4、住宅建设是居住的前提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从事农业的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城镇人口的转变,必然需要增加相应的

4、具有人畜分离、自来水、电、天然气、供暖等条件的城镇化住宅。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住宅或住房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心、研究农民住房问题是化解目前城乡住房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5、公共服务配套是城镇的核心公共服务配套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商场等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公安、工商、市政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机构。这是城镇化最大的社会公共成本与社会发展基础。没有公共服务,就不能称其为城镇。(二)城镇化的质量要求在快速的数量提升之后,城镇化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实际上,高质量的城镇品质与城镇化过程,本来就是城镇化的应有之

5、义。这就要求:在空间上,走集约化城镇之路,形成高效合理的土地利用。重视城市群的发展,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里实现资源的优化。在城市建设上,要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营造绿色和谐人居环境,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幸福城市和宜居社区。在城市环境上,要求生态型城市,走节能低碳之路。把低碳目标与生态城建设相结合,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居住、运行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生态城市。在城市配套上,建设休闲宜游城市。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配

6、备相应的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等公共休闲空间和休闲游乐设施,打造休闲宜游城市。(三)城镇化的社会要求城镇化要求人要从“农民”转变为“居民”。享受跟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福利、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和社会保障等等。真正实现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公平对待。但我国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单向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忽略了很多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匮乏、服务配套缺失、“农民”并未真正的转化为“市民”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促使社会问题面临井喷。农民与城市居民,本地与异地居民之间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才是服务于社会福利保障

7、系统的资源投入与效率及公平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由此,我国的城镇化亟需转变方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有专家从动力机制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有专家从理念上认为:新型特色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城

8、镇化。其模式是以新型产业化为核心动力。2012年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