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探究

中国钢琴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探究

ID:5325207

大小:161.2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中国钢琴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探究_第1页
中国钢琴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探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钢琴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RTEDUCATION2010.1085中国钢琴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探究■许晓薇内容摘要:中国钢琴音乐受悠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产生其独特的风格韵味,受到众人的喜爱和传承,所以对其民族性的音乐元素值得研究与品味。文章以传统钢琴改编曲作品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本源的创作思维、丰富的编配技法特点、独特的艺术审美情境等方面深入地研究其民族元素,以更好地挖掘传统音乐的艺术精髓和内涵。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音乐元素艺术特色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发展,从1914年赵元任发表的第一首2.“线、面、体”多元化的立体思维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以来,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

2、历史了。在这笔者以黎英海根据同名民间琵琶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鼓》为例,来谈谈作曲家是如何体现多元化的立体思维的。首在钢琴音乐的民族性风格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中国先,乐曲是采用中国特有的自由变奏——叠句曲式写成。主题旋钢琴音乐发展史的进程中,2O世纪3O年代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律的“线条”婉转动听,以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展开并贯穿全笛》,标志着中国风格的第一首作品的诞生。此后,刘雪庵、丁曲,似乎把人们带入了乐声悠扬的黄昏美景之中。其次,乐曲发善德、江文也、陈培勋等更多的优秀作曲家继续

3、探索前行,他们展到高潮阶段时,用承递式的多声织体、旋律音区的变化及双手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贡献。50年代、60年快速八度重复等手法,形成“面”的段落对比,仿佛勾勒出一幅代,中国乐坛呈现出了钢琴音乐创作的初步繁荣,老一辈作曲家春风和煦、皓月当空、渔舟晚归的大自然;丽美景。再次,从作如马思聪创作了《杯舞》《鼓舞》.陈培勋创作了《广东音乐主品的结构布局来看,以插部为中心的多层次对称结构,恰好将主题钢琴曲》;丁善德创作了《儿童组曲》《第一、二新疆舞曲》题与再现连接在一起,最外层是引子与尾声部分,两者首尾呼等。新一代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

4、曲目,如汪立三的《蓝花应,宛如框架将整个风景囊括在里面。同时,旋律线条按照各花》《小奏鸣曲》、刘庄的《变鸣曲》等,他们为探索具有中国自力度层次的对比、踏板的延音效果及音区、音色的变换,仿特色的钢琴创作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70年代后期,在中国文佛是整个民族乐队在演奏,每个声部与整体结构形成了清晰的艺创作上落实了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中立体感。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注入了清新的气息,使其呈现出一种开阔的、多元化的新局面。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以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二、丰富的编配技法特点为基础的钢琴改编曲。这些作品更容易被听众接受,它们既保持

5、了原曲的韵味,又极大地发挥出了钢琴本身的特点,为中国钢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经作曲家改编后,更接近于当代人的欣赏音乐作品领域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探究其如何体现鲜明的民品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他们采用“移植”的手法,最大限度族性音乐元素,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地保持原曲风格特点,再融合中西创作技法,用“钢琴化”的演奏技巧,展现出许多民族性的音乐元素。1.旋律写作方面一、音乐本源的创作思维陈培勋的改编曲《思春》《早天雷》《卖杂货》,采用了广何谓音乐的本源7即音乐产生的根源,也是指音乐本身内部东音乐的民间音乐旋律,汲取了民间的锣鼓乐因素,运

6、用民间特最重要的方面。中国自古以来,拥有最丰富、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的“句句双”、呼应对答、装饰加花等手法,把中国民族旋律和民间音乐的底蕴,又因其典型地理风貌而形成了56个民族。这的气质与浓烈的本土气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些丰富多姿的民族风情从客观上激发了中国新一代的钢琴作曲家2.和声写作方面的创作灵感,他们用音乐诠释出民族的音乐文化内涵,形成独特作曲家黎英海、王建中等人在创作实践中,注重对和声民族的创作思维逻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化的探索研究。比如,他们多采用非三度的叠置和弦,四、五度1.严密的民族音乐复合逻辑思维叠置和弦以及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

7、手法,既有欧洲古典和声的那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构思,它种严谨简洁的手法,又透露出明晰独特的民族和声的色彩特点。是作者的音乐逻辑的集中体现。其中以民族音乐或传统民族器乐3.复调写作方面进行改编的作品有:陈培勋根据同名广东音乐改编的《平湖秋通过对《浏阳河》《二泉映月》等作品的研究比较,不难月》、王建中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黎英海改发现,作曲家非常重视复调技术的运用,它对发展主题乐思产生编的《阳关三叠》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作曲家表现原曲了良好的效果。他们擅长用多声织体与自由对位的手法,使各风貌的同时,又对新材料进

8、行民族内涵的挖掘,形成“整体与局个声部层次都有中国民歌的风韵,巧妙地把西欧对比复调技法部”“对比与统一”“理性与感性”的复合思维,成功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