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分析

《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分析

ID:5323014

大小:261.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分析_第1页
《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分析_第2页
《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_ll城市法治管理CityLegalAdministrail。n、、l口天津师范大学刘东辉全球城市研究机构(TheGlobalUrbanResearchInitiative,GURI)在1995年墨西哥的GURI网络会议上通过投票将城市治理列为发展中国家城市研究的中心主题。城市治理作为特定地域空间治理概念,其特点和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各有不同,但可将其内核总结为公众参与、多元协调、公私合作等。国内首次提出“城市治理”理念的地方性立法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治理条例),专章规定了“公众参与治理”,是我国参与式政府模式建设的立法及制度典范。一.理念创新:民主行政和公众参与理

2、念城市是人群、资源、文化和财富政府共同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责第一条规定,为了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的聚集之地,也是问题、矛盾、风险和任来实现的。这就提出了对行政法制理,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宜危机的聚集之处。正如有学者指出,行度变革的要求,而行政法制度的变革,居城市和幸福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政往往必须积极介入社会、经济、文化、首先是行政法理念的变革。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该条教育、交通等各种关系人民生活的领城市治理较之干城市管理,强调例将推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放在首位,域,成为一只处处可见的手,如此方能公众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实现政府凸显了城市治理和公众参与的理念,体满足人民

3、与社会的关系。⋯现代化城市的管理行为与公众参与行为的统一,强现了通过公众参与促进城市发展并最终的发展,对传统行政法及政府模式提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因此,形成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的努力。治理出了巨大挑战。政府要想成为一只“处公众参与理念具有更强的现代性、民主条例》第四条规定,城市治理应当遵循处可见”的手并不容易。从城市管理走性、包容性、互动性。一方面,公众参依法行政、服务优先、公众参与、共同向城市治理,是通过调整政府与市民与城市治理,意味着政府要改变传统治理、柔性管理、最小损害的原则,尊社会、市场组织以及政府内部层级间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支重社会公德,执行国家政策和专业标准,

4、关系,将多元化主体引入到公共产品配、控制及主导的管理理念,树立广泛维护公共利益。该条例将公众参与、共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服务中,使其与参与、通力合作的治理理念。《治理条例》同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放置于收稿日期:2012-07—10作者简介:刘东辉(1981)女,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生,法学院讲师。52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SCityLegalAdministrati。n城市法治管理I__总则当中规定,也充分说明了南京市在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城市治理三制度创新之=:多中心治依法治市、城市治理方面理念的创新。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担任。第三款规定理模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意味着公

5、众委员应当通过公开公正的方式产从制度设计上要求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到生。具体产生办法以及城市治理委员多中心治理模式建立在个人具有城市管理行政过程中来,强调政府应为会的议事规则,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独立决策能力、能够计算成本收益的理公众参与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但同时定,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性人的基本假设基础上,此种假设区必须意识到,公众参与并不意味着否定备案。13前,南京市已经公布第一届别于传统经济学上完全的理性人或经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治理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的招募办法,济人,而主要定位于社会人和复杂人,条例》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公众参与治并结合报名人员的专业、工作经历等即能够

6、自主决策、受环境影响易犯错理”,包括个人参与、企事业单位协同因素,通过分类摇号产生了45名公众误和改正错误的个人及人格化的组织治理、各类组织参与治理、社区参与、委员。2013年5月24日,南京市第一在此假设基础上,城市治理强调多重新闻媒体参与等,同时在相关章节中明届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公众规模的个人和组织并存,并通过协作、确了公众参与的方式、程序和效力。第委员聘任仪式在南京市政府大礼堂举竞争和冲突化解来实现公共利益。这二章第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行。作为城市治理委员会主任的季建意味着,政府并不是管理社会事务的唯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提供物质和制度保业市长指出,原先市民虽然也有很多途

7、一公共权力中心,除政府外,还有企障。可见立法者已经意识到公众参与过径参与城市管理,但一直是单向模式,事业单位、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甚至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并在制定法即以政府管理为主,市民是被管理者,个人等,他们共同负责维护社会秩序、上予以保障。无法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调节。人民管”,政府也发现有很多问题迫切(《治理条例第二章“公众参与治需要尊重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南理”当中第十四条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