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

“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

ID:5321156

大小:320.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_第1页
“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_第2页
“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_第3页
“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56期No.6.2013JournalofFu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umNo.156“春"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高军(曲阜师范大学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摘要:“春”的本义是“春季”、“春天”,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春”的语义发生了转移,衍生出了许多其它含义,语义转移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但其内在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认知思维在起作用。作为基本认知手段的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构建的主要手段,“春”的语义发展变化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发挥

2、了关键作用。关键词:春;认知;语义转移;隐喻;转喻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13)06—0057—04l引言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targetdomain);隐喻“春”即春季、春天,是四季之始,东汉今文经学就是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让我家何休在《公羊传·隐公元年》中作注:“春者,天地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Jl。转开辟之端,养生之首,法象所出,四时本名也。”中国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古代的农耕文明使得中国古人很早就产生了季节或载体(vehicle)为同一理

3、想化认知模(ICM)内的另概念。早在殷商时期,古人就将一年划分为春秋两一概念实体或目标(target)提供心理可及。隐喻季。综合考察《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季和转喻都是基本的人类认知模式,在结构上二者都节词族共含有845个词,从各个词族的含词数量上有源域和目标域。与此同时隐喻和转喻具有以下看,“春”词族数量最多,占了总量的44.73%【1]13。区别:(1)从功能上讲,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春”作为基本的季节词具有起源历史早、语义演变通常用于指称;(2)就映射成为可能的基础而言,隐历史长,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在长时间的语言发展喻是基于相

4、似性,而转喻基于邻近性;(3)就映射发演变过程中,“春”从基本的春季、春天之义,衍生出生的范围而言,隐喻的源域和靶域分别属于不同的了许多其它语义。本文基于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更高一级的认知域(或母域),而转喻的源域和靶域词典》对“春”的含义解释,尝试从认知角度出发,运属于同一认知域;(4)就映射的方向而言,隐喻映射用隐喻、转喻认知手段来阐释“春”的语义转移现往往是单向的,而转喻映射则是可逆的。象,以期发现“春”语义转移的内在认知规律。语义的发展与变化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上,对2理论框架语义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在谈论词义传统观念一直认为隐喻和

5、转喻是两种广泛使变化的原因时,更多地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用的修辞手段。自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以来,认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知语言学成为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现象的路向。认它们只是外部因素,其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话语知思维,历史社会因素只能说明变化的必要性,而的语言手段,在本质上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思维的方认知因素才能说明词义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可能式,是人类的认知现象。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性Ⅲ1加。语义转移是指词语由字面义延伸出派生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隐喻由两个域构义,是词义范围或

6、概念外延的变化,主要由相似和成: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sourcedomain)和相近联想引起j】叭。在由一词表达的相互关联范畴收稿日期:2013—03—27作者简介:高军(1987一),男,山东汶上人,曲阜师范大学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组成的复杂网络建构中隐喻和转喻起着关键作钱起《送毕侍御谪居》)用-7_“。隐喻和转喻作为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义构(5)人民解放军,今已卅五春。(朱德《庆祝中建的主要手段。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五周年》诗)3“春”的语义(6)玉兰芳菲二十春花香渐浓绿成荫(庆祝上春,也可写作“菩”或“葩”,甲骨文字形,

7、从草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办20周年)(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7)情洒夕阳十几春(记义乌老年大学贾秋萍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老师)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其本意为四季的第一“春”还可以指代年龄,例如:“乡里女儿十八季[8]3。“春”的形成最晚不迟于殷商时代,指称春春,描眉画额点红唇。”(清·赵符庚《灯市词》)季,起源于中国先民对“时”的理解。在漫长历史进基于以上认知分析和举例得出,“春”转喻一程中,人们对“春”不断地体验和认知,春从本义“春年、年龄的现象具有以下特点:季”衍生出了许多其它意义,

8、《汉语大词典》对“春”首先,“春”指代一年、年龄的用法主要用于文释义如下:言文、诗词文体、文章标题中。(1)春季;春天。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