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比较研究

“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比较研究

ID:5318941

大小:190.0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比较研究_第1页
“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比较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总第265期缸丸c‘Tota1.2652014年1月止)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HectsJanuary2014(A)“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比较研究胡螟(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5)中图分类号:H31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4)01—0175—02摘要由于历史原因,日语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汉较为广泛得到认可,即“不”是从草根的形象转变而来的。笔字词汇作为表记词汇,汉字已经成为日本表记文字的重要者认为,就《说文解字》中对“不”的解释来看,“不”有“花萼”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发现。汉字在古代日语和现代

2、日语中都一意,且《诗经》作为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当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日语中采用的汉字多达l9O0多个。中出现的记载较为有说服力。虽然《说文解字》中“不,鸟飞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不”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语言长期上翔不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的解释也是许慎经过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的性质及语义在汉日两种语言中整理依据历史记载而得出的。但就现阶段所有的资料来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结果。本文旨在研现阶段的研究更倾向于“不”是从花萼的形状而产生的。究古汉语中“不”的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在古汉语1.2古汉语中“不”的读音和语义和古日语中的异同据《

3、说文解字》记载,古代汉语中“不”共有四个读音。根关键词“不”古代汉语古日语据读音的不同,对应了不同的含义。分别是:AComparativeResearchon”No”inAncientChineseand(1)b讧AncientJapanese//HuDi①否定词,表示相反意。.AbstraetDuetohistorica1reasons。Chinesevocabularyhave例: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beenusedastokenvocabularyinJapanesesinceoverone②毋,勿,不要。表示禁止。出ousandyearsago.andC

4、hinesehasbecomeanimportantpart例:孟子滕文公上:“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ofJapanesetokenWOrds.Throughthestudy,itisfoundthat③未。Chinesecharactersoccupyalargeproportioninbothancient例: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andmodemJapanese,andevenupto19o0Chinesecharacters④非,不是。areadoptedinmodemJapanese.Thenegativeprefix”no”in例:商君书更法:“治

5、世不一道。”JapanesecomesfromancientChinese,butintheprocessofthe史记项羽纪:“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longtime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language,theprope~y哉!”andmeaningof”no”havechangedinbothofthetwolan—⑤无,没有。guagesanddifferentresultscomeout.Basedonstudyingthe例: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meaninganduseof”no”inancientChines

6、e。thispaperaimsf2)f6Utoanalyzethesimilaritiesanddissimilaritiesof”no”inancient⑥同“否”。ChineseandancientJapanese.例:史记项羽纪:“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Keywords”no”;ancientChinese:ancientJapanese(3)f5U⑦姓。1古汉语中的“不”例:晋有汲郡人不准。1.1“不”的字源(4)f对于古代汉语“不”的具体字源的分析研究,最早可以⑥花萼。追溯到如下各著作:例: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辚耩。《说文解字》:“不,鸟飞上翔不来也,从一,一犹天也

7、。象1.3古汉语中“不”的字音和词义分析形。”首先从字音上来看,古代汉语“不”有四个读音,主要的《通志·六书略》:“不,音跗。象花萼蒂之形。”原因是与古代中国各地的方言分布有关。其中有一个读音《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耩群。”和“否”字同音。但实际上,古代汉语中“不”和“否”的界限是一些专家学者对“不”的起源进行了分析。其中,高鸿缙十分清楚的:“‘不’是个限制词。只用在形容词和一般的动在《中国字例》中总结的最为明确:“罗振玉日:‘象花不形,词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