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1.doc

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1.doc

ID:53185221

大小:6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1.doc_第1页
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II前日,我随团赴港考察了四所小学,对香港的小学教育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其中,香港小学中的家长教师会机构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引发了我们对于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思考。一、家长与学校沟通互动活动心理分析11?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在教育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是社区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的二倍”。由此可见,家教作用是何等重要。实践告诉我们:家长的素质又往往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性质、情趣、修养、仪态.举止、

2、言谈等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家长的心理素质及其在教育子女时集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决定其对子女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家长对学校的态度,表现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心理水平,而家长不同的心理水平,对其家庭教育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家长中普遍存在如下四种心理状态的倾向。(一)、依赖心理。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是家长份内的事,而教育则由学校、教师负责。因此这类家长初次见到教师就忙不迭地再三说明:”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方法

3、,不能辅导学生,这孩子平时只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这爽直的几句话就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拱手推给了学校,依赖老师去管教学生。这些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教育学生只是老师的事,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管自己的孩子"吃饱穿好”,较少过问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时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子女的缺点。一旦子女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不合家长的心意时,家长就容易出现烦躁情绪和不满的心理状态“恨铁不成钢”,于是常常不问青红皂白狠狠地训斥子女甚至打骂一顿了事。这种由依赖心理产生的触及皮肉不碰思想的简单做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反而会逐

4、步形成家长与子女对垒的局面,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二)、应付心理。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J父母是最了解子女的个性特点的,应该充分发挥两者之间在血缘基础、感情纽带、教育时机方面的优势。而有的家长懒于通过细致的工作来因材施教,在老师那里如何了解的情况,就原封不动机械地照搬给自己的子女,并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在家校联系中,家长往往只是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愿听喜不愿听忧,遇到子女出现问题时只是不加分析地应付。这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与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常常适得其反。1:1(三

5、人合作心理。与上述只产生单向效应的家长心理不同,合作心理是家长既信赖教师,又经常主动地和教师联系,如实地反映子女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同时积极地向教师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及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教育的对策,彼此分工合作。这类家长明白教育子女必须透彻地了解子女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分析,采取符合子女心理需要的正确的教育手段。所以,一旦他们发现问题之后,都能釆取积极地与教师合作的做法,分析原因,帮助子女吸取教训,尽快改正错误缺点,这样

6、就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四)、目标心理。家长能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各方面素质的水平以及、生学校的要求,认真思索,对子女提出切实可行的近、中期目标,并善于进行目标管理。经常观察、督促、鼓励、矫正子女实现目标的可达程度。家长能主动地和教师商量目标的可行性,与教师一起分析子女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身体条件等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出实事求是的目标和教育措施,不言而喻,这是一种成功教育。可惜目前这类家长为数较少,但由于教育效果明显,因而这种做法能起到引导和榜样作用,值得学校教育工作者倍加推崇并充分挖掘利用。二、现行

7、家校教育沟通互动方式现状及问题家长在家校联系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家庭教育的不同层次。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要矫正家长对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心理偏向,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最优化的途径就是教师与家长经常地、作有目的且富有感情的联系。现行的家校教育沟通与互动方式可分为常规型和现代型两种。类型常规型方式家长会上门家访,家长来访,现代型电话访问,短信息,QQ,网站留言板,个人网页,博客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末考试结束

8、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沟通情况。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面上的情况。家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家校联系,最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一般情况下,普访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随访是发现苗头,即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随着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