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3397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谈孔子的“安贫乐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孔子的“安贫乐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曰了一句又一句,曰过来曰过去,曰出一个“安贫乐道”,这就成为中国古
2、代士人无比推崇的生活态度,甚至上升到人生境界,支撑着这些士人走过崎岖的历史长路。 闲云悠悠,物换星移,转眼之间,走进了新时代,于是,“安贫乐道”还是不要“安贫乐道”,貌似就成为一个问题。 孔子所说的“安贫乐道”中的“贫”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贫穷”。 道理很简单,因为孔子是贵族。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宋国始祖微子启是孔子远祖微仲的哥哥,微子启卒,微仲代兄而为宋国之主。孔子的十代祖弗父何是宋缗公的长子,宋缗公传位其弟熙,是为宋炀公,宋缗公次子鲋祀杀宋炀公,弗父何让位鲋祀而为宋国大夫。孔子的七代祖是正考夫,为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重臣。孔子的六代祖是孔父嘉,死于政变,其子木金父避难
3、鲁国。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分别在鲁襄公十年、十七年的偪阳之战和齐鲁之战中立下战功,“以勇力闻于诸侯”。所以,以血统而论,孔子那是相当的显赫。虽然是没落的贵族,但是,人家毕竟是贵族圈子里的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孔子不但进入仕途,而且进入鲁国中央核心,任大司寇。就算是颜回,也是鲁国贵族,人家再怎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至少还有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所以,孔子“安贫乐道”中的“贫”是相对意义上的不怎么富裕,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贫穷”,这和现在贪官污吏经常挂在嘴边的“廉”是相对意义上的不怎么巨贪,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廉洁”是一个道理。郑重声明:作这样一个比较是为了更简单直白地
4、说明道理,绝对没有对孔子他老人家不尊敬的意思。 孔子的时代是贵族政治,世卿世禄,贵族几乎垄断仕途,拥有贵族的血统就拥有进入仕途的资格,所以,孔子能够在二十多岁就成为鲁国的基层公务员,后来还进入鲁国中央核心。这不是一个奇迹,因为以血统而论孔子是一个准接班人。 后来离开仕途是因为孔子与政敌矛盾激化。其实,在当时贵族政治的背景下,孔子只要抱着混混的观念,在仕途上混就不成问题。换句话说,孔子是在可以不离开仕途的情况下选择离开仕途。 还是因为贵族政治,就算是不在仕途的贵族也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所以,离开仕途的孔子不可能就一无所有。 由此可见,作为贵族,孔子是在物质和人权都有保障的情况下,能
5、够不“贫”而选择“贫”,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安贫”,这样的“安贫”才能够“乐道”,所以,孔子的“安贫乐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安贫乐道”。 反过来,在物质和人权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人只能够“贫”,也就不可能有人能够不“贫”而选择“贫”。而且,这样的“贫”多半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贫穷”。只能够“贫”而选择“贫”,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安贫”,连“安贫”都谈不上,又哪里来的“乐道”? 所以,孔子的“安贫乐道”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物质和人权都要有保障,而且还能够不“贫”。这样的条件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我笃信一部《论语》中最后一个孔子曰说的三句话:“不知命无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为知
6、人也”——一句话,若不知孔子之言,总是无以知孔子其人也;当然也更不必说说孔子、谈孔子或讲孔子的问题了。那么如何才能知言?这恐怕又牵涉到明智的问题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这个知人或智,又是以自知或明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首先做到自知或明,才能或者才可能做到知人或智——怪不得西哲的宗旨可以概而言之曰认识你自己;其实这一点即使在孔子那里亦然: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以己为前提的,然后才是立人、达人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一言以蔽之,其实也就是“推己及人”——就像孟子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同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一部儒学乃是“
7、为己之学”,似乎介于杨、墨之学之间——或者说后二者正是其过与不及并因此而蔽于一端、流于一曲而成其两端。也许正惟如此,孟子也才要不无自信地作如是说:“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吧?因为这正是孔子教给他以及我们后人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因此“当今谁能讲孔子”?在我看来,当今之世,只有既不杨、也不墨,既不入于杨也不入墨者,才能或才可能讲孔子吧?但不幸的是,当今却是如孟子所言,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