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49207
大小:23.8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2
《谈孔子仁学中的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孔子仁学中的“德” 伦子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节欲观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然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与孔子的思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为儒家文化经过历朝历代的变更,与孔子原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出入,在所有儒家经典中最能反映孔子仁学思想的莫过于《论语》,其中出现“仁”的章节多达五十九处,而每次孔子对“仁”的解释又不尽相同。孔子强调士人要积极出仕,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强调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德治。他认为统治者必须加强自身
2、道德修养。同时以仁政,富民、利民等政治伦理思想为统治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伦理体系,孔子的仁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德”字的使用溯源: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但孔子“德”的含义是什么呢?在孔子的观念中,“闻道”难,“知德”不易。《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孔子既然说“知德者鲜矣”,可知,孔子是把“德”的范畴当作一个高、难、深的学问看待的。“德”字在《尚书》中频繁出现,至春秋时代使用仍相当普遍。但孔子认为,真正“知德者”很少,这就说明,孔子之所谓“德”与当时该字的
3、普遍使用义有所不同。搞清孔子“德”的使用义,当从“德”字的造字意义和使用含义的变迁谈起。 “德”字从其象形义看,是“按直道行事”的意思。后来,又有把“德”写成“餿”者,如《说文》中说:“餿,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心。”亦即“直心而行”的意思。再后,才演化为现代文字的“德”字。对“德”字义的注解,有从其音释者,如《礼记·乐记》中说:“德者,得也”。但如何解释这个“得也”呢?《释名·释言语》中说:“德者,得也,得事宜也。”这似乎与“义者,宜也”中的“义”的含义差不多。段玉裁注《说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的“德”释义时说:“内得于己,
4、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意思是说:“德”是发自内心的或由衷地向别人传送幸福的行为。 现代人对“德”的普遍理解多是“外得于人”的那层意思,而对于“内得于己”这层意思则常常忽略。段注以“身心所自得”来解释“内得于己”,有模棱处。末学认为,真正合乎哲学伦理学意义的一则注释,当是《礼记·乐记》中所说的“德者,性之端也”。“端”是端倪的意思。“性之端也”,应当是性发用的行为表现的意思,即是指那些本质的、反映着现实人性的行为表现。“性”与“德”的关系,在哲学上是本质与能够反映它的现象的关系;在心理学上是心理基础与能够反映它的
5、行为表现的关系。我国传统哲学爱谈体用关系,依此来看,那就是“性”为“体”而“德”是“用”了。 《论语》有“德行”一词,顾名思义,即是指符合“德”的范畴的行为。由于古代文言的简约,又往往把“德行”简称为“德”,如“民德”、“君子之德”、“小人之德”等。 由于学者们的学术思想不同,“德”的使用义常常不同,在春秋时代已有许多种。即便是最善于“正名”的孔子,因语言环境不同,在使用“德”字时也有内含义和外延义的区别;如“小人之德草”中的“德”是无褒义的,而“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中的“德”则是指具有褒义的美德。 孔子向仲由说“
6、知德者鲜矣”,是想让弟子懂得,仁学中的“德”在哲学伦理学中的意义是与当时普遍使用的“德”的含义有区别的;隐意说只有全面掌握仁的学说,才能准确地把握仁学中的“德”之范畴意义及通常使用义的区别。 二、“道德”与“明德”:品德观念反映着人们对各种“德行”的价值的评价。古代思想家常常讲述“德”的层次或品级等方面的问题,如老子常使用“上德”、“下德”、“有德”、“无德”、“孔德”、“广德”等品评术语;孔子则常使用“至德”、“有德”、“恒德”、“德之贼”、“德之弃”等品评词语;子夏则使用“大德”、“小德”等品评词语。 现代汉语中有道德一词,
7、是现代伦理学中的概念,其含义是与我国古代社会学中的“道德”的概念有较大的区别。老子讲“道”论“德”,总是区以别之的。如“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德经》二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德经》五十一章)等。《道德经》是后人拟的书名。至于“道德”作为一固定词来使用,则是唐、宋一些儒家的事。韩愈认为,在孔子学说中,“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原道》)。他把“道与德”作为实现仁和实行义的方式方法或原则来看待。宋儒程、朱等人则把“道”与“德”的关系比做“月印万川”,如朱熹说:“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
8、道理。”(《朱子语类》卷十八)即是把“道”作“一月”,而把“德”比作“一切水月”。程、朱又把“道”说成是“理”、把“德”说成“殊”,认为两者的联系“理一分殊”。 当然,在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