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32173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1
《理念决定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念决定课堂——《小蝌蚪找妈妈》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课《小蝌蚪找妈妈》。所用班级:沁园路小学一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陈静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指导书写“有”、“什”、“变”3个生字。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四课。它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第一课时的教学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而本篇课文又没有拼音,学生刚刚进入到第五单元的学
2、习,所以从识字量上来讲,学生在读课文时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我确定的读书目标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如果读书目标能够提前完成,则还要进行写字指导。第二课时再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训练。课堂实录及反思: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你能给大家猜个谜语吗?学生出谜语、猜谜语。(反思:在课堂开始授课前,设置一个让学生讲说的环节,促使学生开口。在这个环节,我特别注意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这是让每个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尤其是那些从没有学习过的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个课堂上不是局外人,也必须进行学习。)二、导入课题师:我这里也有个谜语
3、,大家也来猜一猜。“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生1:青蛙。生2:小蝌蚪。生3:是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师:(重复学生回答)(反思:课堂导入,是教学组织的重要手段,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这次导入采用谜语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能调动课堂气氛。但是这个谜语其中很明显还表现出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一点和课文中相同内容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起来,还值得思考。)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生随师一起板书。师:“蝌蚪
4、”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谁能说说为什么?生:他们是昆虫。师:昆虫?生:他们是小动物。(反思:学生表述明显不够准确。此时教师想找到更准确的语言表达来加以纠正,但是没有想到。到底为什么是“虫字旁”,估计很多成年人都不能正确表述。因此,一年级孩子在这里其实不需要很准确的语言,很明显他们已经理解了意思。)师:你还能想到哪些虫字旁的字?生:蝴、蝶、蚯、蚓、蜘、蛛、蛇……(反思:由一个虫字旁引出了虫字旁的字。一年级的重要任务是识字,而识字教学的进行可以时刻渗透。温故而知新,复习旧字,可以更加牢固地记忆新字。采用字串记字法是我经常采用的、比较高效的识字方
5、法之一。)一、学习生字师:这篇课文中有8个生字。老师把它们写到黑板上,如果你认识就大声地读出来。师逐个板书:灰、阿、姨、追、迎、顶、披、鼓(反思:1、生字板书顺序和书中不太一样,因为我有自己安排。“迎”和“追”都是“走之旁”,放在一起学习更科学。2、老师在板书时,学生能够很快说出生字,而且顺序都不乱,说明学生预习效果好。因此,接下来的教学不能再按照字音、字形一步步来进行,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师:(指“姨”字)谁能说说“姨”为什么是“女字旁”?生:因为“阿姨”是女的。师:你还能说出哪些“女字旁”的字?生:姑、妈、婶、姑、娘、奶……师:女字旁的
6、字大都和女人有关系。(反思:此时,将“婶”字板书到黑板上,这个字很多学生都不大认识。并不是这课书中没要求认的字就不需要认,这是识字提前渗透的例子。学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记住了。)师:(指“姨”)请同学大声读。生读。师:有同学没张嘴,请再来大声读。生再读。(反思:课堂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同学都思想集中。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不断通过简单的小环节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专注。)师:来看“追”。“追”是什么部首?生1:坐车旁。师:还叫做……生:走之旁。师:迎、追都是“走之旁”,谁能说说为什么?生1:追,车能跑,人的腿也能跑,所以就是“走之旁”。生2:
7、迎,就是“欢迎”。人家来的时候是坐车来的,就是“走之旁”。师:欢迎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赶快走上去“迎接”。也和“走”有关。生3:老师,我还知道,运动会的时候,跑赢了是用腿跑赢的。师:你说的“赢”是输赢的“赢”,不是这个“迎”。(反思:此时,教师似乎可以将“输赢”两个字板书到黑板的一角。)师:谁能用“迎”组个词语?生:欢迎、迎接、迎来、迎春花……师:谁能用“欢迎”说句话?生1:欢迎你来我家做客。师:很有礼貌。生2:欢迎来饭店吃饭。师:饭店的门口经常写着……生:欢迎光临。(反思:关注学生在生活中认字、学习。)生3:客人来我家,我很欢迎他。(反思:
8、1、由字到词,再到句,符合学生认字规律,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能力训练;2、给更多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此处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再说说自己用“欢迎”造出的句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