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31987
大小:5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MicrosoftWord文档(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灵璧县陈埝小学马修超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 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是缄默的, 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 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性”关系;它又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 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 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研修必须具有实践性。(一)网上网下结合,通过主题活动予以落实在网络校本研修的实践中,出现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将远程学习与校本实践隔离的现象。一种现象是“
2、先远程学习,后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划等号,出现不依托网络平台组织实施校内培训的情况。另一种现象是网络平台只以提供资源服务为主,平台没有对校本研修充分发挥促进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作用。因此,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务求构建“网下”与“网上”结合的框架。“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远程学习与校本实践“双轨”并进,专题培训侧重“专业引领”,并向校本研修延伸,使教师在“行为跟进”中跟自己的经验、背景结合,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由于没有进行资源整合或缺乏实
3、质性合作,师训与教研、电教分离,“三套马车”并行,是不少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多头培训,内容重复,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和压力,导致应付敷衍,流于形式,效果低。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立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建立师训、教研和电教联动机制,结合专题培训开展主题教学研修活动。(二)围绕课堂教学,整合远程学习与教学研修网络研修平台由课程与资源中心、研修与指导中心、监控与管理中心组成。其中,“课程与资源中心”根据专题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建设远程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众多优
4、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的“学会教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因此,网络研修平台在培训课程建设上,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开发选修课程,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科教学设计及点评、课堂实录及点评(视频和文本)、练习设计及形成性测试卷,以及教学用图片、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课件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而开展集体备课、课堂诊断、同课异构、课例研修、教学沙龙和教学“小课题”研究等教学研修活动,网上则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对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实践环节的跟踪指导,促进学科同伴的互助
5、合作。(三)做与学思结合,着力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网络校本研修的起点是教学问题,其目标指向新课程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首先,通过网下“问题单”和网上问卷等方式,获取参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座谈、访谈和参与观察,获取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应用,以及听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问题。这是问需于“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第二,问计于“民”。就是将问题解决基于课堂教学和实践研修的情境中,发挥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将“做”(实践)与“学”(学习)、与“思”(反思)结合、与“研”(研究)结合,诊断问题(疑问
6、)、研讨方法(设计与反思)、课堂实施(行动与观察)、改进策略(反思与再设计)。1.做与学结合。(1)向自己学习。以网络平台的培训课程和研修资源为支撑,在反复的行为跟进中,不断设计、行动、反思、改进,实现在“做中学”,把做好的说(写)出来。(2)向专家和同伴学习。打开教室的门,开放自己的课堂(网下),将自己的问题和案例“贡献”出来(网上),获取专家和同伴的指导和批评,在求教、碰撞、交流、研讨中,分享实践智慧,开拓解决思路。2.做与思结合。(1)“做”前反思。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探寻策略方案,并预期效果。(2)“做”中反思。在“做”的
7、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效果评估和策略改进。(3)“做”后反思。“做”后更需要反思的跟进,形成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产生)、做什么(目标)、怎么做(方法)、为什么这样做(依据)、这样做有什么结果(成效)、有没有其他方法(改进),使反思逐步深入。3.做与研结合。“问题即课题”,要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作为“小课题”,与本校同事、与网络同伴互助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实现经验提升和转化,发展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以教师们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内容,以教学案例为成果形式。研究的微型课
8、题,做到“小”(切入点细小)、“新”(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深”(思考深刻,研究深入)、“融”(理论与实践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