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_基于全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的倍差法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ro年第3期No.3,2010(总第357期)小扮研屯CeneralNo.357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基于全国农户调查面板数据的倍差法分析赵峦孙文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l以X)84;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872)摘要: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支农功能有两项目标,一是提高农信社对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农户的贷款覆盖面;二是减少非商业化导向的农户贷款,解决利用金融手段履行财政职能的问题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通过研究203年启动的农信社改革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获
2、得的影响,分析上述两项目标是否达到203一206年,年内获得农信社贷款的农户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改革后农信社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反而在减少倍差法分析表明,无论第一批还是第二批省份农信社改革试点,都没有显著促进农户信贷的总体覆盖面其中,改革引致贫困村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下降,农信社将信贷资源选择性配给到贫困村的问题有所缓解对于非贫困村农户,第一批试点省份改革仅改善了以农业为主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性,第二批试点省份改革则对各类农户贷款获得都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上一轮农信社改革减弱了金融财政化问题,但并未更好满足
3、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关键词:倍差法;金融财政化;自我可持续;目标客户覆盖面JEL分类号:G2卜R51;Q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X)2一7246(2010)03一0194一13一!引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伴随着国家清理∀两会一部#∃,以及国有银行改革后逐渐从县域农村撤出,农信社在很多农村地区作为唯一放贷的正规金融机构,成为农村地区以及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张杰!高晓红,206)2001年底,全国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达到4%,46%的信用社亏损,58%的信用社资不抵债,全国农信社资不抵债2361亿元(于宁!
4、何尉欣,2003)一方面,农信社的巨额负债,可能危及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作为金融中介的农信社经营无效,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活力,无法方便!快收稿日期:2010一01一06作者简介:赵峦(1983一),男,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孙文凯(1981一),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经济∃指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户互助储金会和供销社股金服务部1942010年第3期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效应评估195捷!持久地满足农村地区广大农户和企业的合理金融
5、需求,造成潜在的经济增长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务院于2003年6月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决定在8个省组织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并于2004年8月决定推广到全国除海南和新疆之外的29个省份此次农信社改革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总体目标改革提出以法人为单位明晰农信社产权关系,改革后农信社的所有者都得到了明晰,并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农信社大多整合为县市一级的法人机构,同时允许农信社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经营绩效较好的信用社允许组建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国务院将农信社管理权下放在省政府,
6、同时明确由省政府承担财政责任大多数省政府都成立了省级联社,这些省联社被省政府授权,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基层农信社的职能为了解决历史包袱,促进支农服务,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标,中央及地方政府为推动改革投人了大量财政资源迄今为止,社会各界对于农信社改革的目标!方法和成效不乏讨论,如谢平等(2006),董晓林等(2008),战明华和许月丽(209)然而,受研究方法和数据的局限,上述研究尚难以对农信社改革能否改善金融支农做出有效评价首先,正如谢平等(206)指出的,信用社原有信用贷款比例过高可能是由于过度
7、强调∀支农#引起的,农信社信用贷款比例下降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简单考察农户贷款覆盖面和贷款额的变化,无法判断农信社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其次,用改革前后年份支农程度的变化并不能有效反映农信社改革的影响农户贷款需求是受一系列农户和村庄特征决定的(朱喜,2(X巧;李锐!朱喜,2(X)7;黄祖辉等,2(X)7),不同年份贷款获得的变化,可能是受家庭或村庄特征变化引致的,也可能反映了不同年份宏观环境的系统差异,并不能完全归于农信社改革的影响;最后,鉴于中国金融发展的巨大区域性差异,针对某一区域的实证结论并不具有全局的代表性本
8、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3年至206年的大样本数据,从农户信贷可得性的角度,评价农信社改革对改善金融支农的影响利用农信社改革在不同省份逐步推开的特征,本文采用倍差法(DiferenceinDiferencemethod)的研究设计,其本质是利用改革和未改革省份农户贷款获得变化的差异,来识别农信社改革的影响本研究格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