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doc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doc

ID:53092261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doc_第1页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doc_第2页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参评论文让“问题”成为课堂运行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新乡市第九中学李建红邮编:453000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众所周知,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

2、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的接收,就不会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关注“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同时,也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探讨:一、激发兴趣,设计情景,使其想问。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去认真的观察事物,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感,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

3、的问题。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即使这个问题设计得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有的问题浅显完全无“认知冲突”,无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有的教师出的问题又太难,过分深奥,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力求难易适当。学生通过努力,一旦回答出这个问题,他便有了成功感,成功便给学生带来了兴趣。例如在分析《祝福》中祥林嫂死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之流逼迫而死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便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假如柳妈不给祥林嫂讲那些“迷信思想”,祥林嫂是否会

4、死?2、假如“我”能够明确地告诉祥林嫂世上没有“灵魂”,祥林嫂的命运是否会改变?3、祥林嫂的两个丈夫如果都没有病死,结果会怎样?4、如果她的儿子没有被狼吃掉,其结果又会如何?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将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归结到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上,这是不全面的。事实上上面这四条线索切断任何一条,祥林嫂都有活下来的可能,所以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应该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社会力量的迫害,二是自然力量的摧残。老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引发出学生的疑问,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自己的疑点,是学习的进步和思考地升华。疑问是除旧布新的桥梁,是认识深化的阶梯,是创造发明的先导。

5、二、创设环境,树立信心,使其敢问。3学生上课不愿意主动提问发言,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层出不穷的问题占据了课堂教学中的大半时间,学生作为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反应,而无时间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二是学生在课堂纪律的束缚下,不敢轻举妄动,一言一行都受到老师的制约,即使有问题,也不能及时提出。三是教师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在课堂上严肃有余,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学生望而生畏。四是教师以自己的提问代替学生的提问,学生很少有机会,有时间思考并提问。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与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6、力。凡此种种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不让问不敢问不思考(不用也不会)不能问(没有提出问题能力)不会创新。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叫学生敢问呢?一是构建民主、开放的氛围。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二是要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学生质疑信心的建立,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提问,无

7、论是平淡还是富有创见,都应看作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许。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他们微弱的瞬息即逝的求知火苗就有可能燃烧起来。三是要引入提问竞争机制。在竞争条件下,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流畅性等都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竞争氛围可能转化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它可增强学生提出富有新意问题的动机。因为竞争中的优胜者在获得奖励的同时,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种精神上的支持会有效强化问题意识和提问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

8、敢问。三、注重方法,倾心指导,使其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