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88945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品德与社会《社会文明大家谈》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之《社会文明大家谈》教学设计六年级组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文明的社会需要的是文明人。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缩小与社会文明需要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感受一些不文明行为给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的积极意愿。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缩小与社会文明需要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三、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文明素养的真实材料,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搜集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调查报告等,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与想法。2、课件准备。四、教学过程:
3、(一)导入当社会在一步步走向文明,物质生活在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的时候,社会对人的文明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人们的文明素养究竟怎么样?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生活环境中观察了解一下吧!4(二)新课面观1、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文明素养的真实材料,然后小组推荐两篇在班上进行交流评比。2、汇报交流师:你厌恶哪些不文明行为?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3、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教师:“通过观看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你想到了些
4、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4、拟定题目,写出交流要点,如:“我想要清清的河流”、“干净是厕所的外套”、“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从口香糖残渣报道中想到的……”等。5、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6.全班交流。教师:
5、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7.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文明是离不开个人文明的。个人的一点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能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4(三)活中的一米线1.教师:你知道“一米线”吗?“一米线”有什么作用?2.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3.学生表演。4.讨论交流“一米线”
6、告诉了我们什么?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的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写下警示语言,可以画图、画简笔画,编小故事等。学生可先行设计,然后再作交流。(四)造自己的文明形象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
7、谈谈感想体会。2、学生交流3、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4.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公共场所的文明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5.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6.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五)总结4文明,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讲文明,不仅为别人,受益的也是我们自己。文明礼貌不仅给
8、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本节课始终以“文明”为主线,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做文明人的重要意义,明确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从小养成做文明人的意识。在教学中,学生对“生活中的一米线”这个部分的内容有些陌生,有好多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一米线”,更不用说认识了,由此而引入的内容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为山区的孩子们,他们也有自己的天地,也有属于自己的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