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88130
大小: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1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十年改革路,十年风雨程。小学英语课程在全国全面实施已经十年了,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围绕这一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手,以启发性教学为主,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和说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
2、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为努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做了些初步尝试。一、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学习英语,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智力因素;另一种是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习惯、意志等的非智力因素。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他们拥有很高的智商,而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然会用更多的时间钻研。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英语上课,适当利用母语;利用直观教具
3、、动作、表情和玩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句型和单词,让学生明白、会用,提高水平,生动、活泼、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要想让学生保持长期对英语的兴趣,必须先解决孩子对英语的不重视问题。孩子的不重视有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不重视,只有家长重视了,孩子才有可能重视起来。在课堂上,我总是用自己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多变的语音语调和恰当的肢体语言感染和带动着学生,我在练习时经常恰当的使用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只靠机械的游戏来激发兴趣是不能长
4、久的,我还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歌曲、顺口溜等方式辅助教学,让多种元素充实英语的课堂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也是以激发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比如,看一些英语动画片,一个英语小故事等等。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不可否认,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资源非常有限,教材、活动用书、听力磁带、泛听泛读练习。我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课上的良好听课习惯,课后我着重培养学生多听、多读、多练的习惯,每天回家后至少20分钟的英语学习时间,5分钟读、5分钟磁带跟读、5分钟单词记
5、忆、5分钟泛听泛读的指示拓展练习。在作业上面让家长签字,让学生听我还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习惯,分小组学习,小组成员结成“一帮一”的互助对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样好学生既巩固了自己的指示,又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二、注重学习氛围创设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小学阶段作为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尽管小学生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
6、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应用英语的思维能力。我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要解决急用的几句话:Hello!Goodmorning(afternoon).Standup. Sitdown please. Listentome .Readafterme.以后每节课 坚持
7、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碰到学生迟到、进办公室,都会主动运用英语与老师对话:S:Excuseme,MayIcomein?T:Comein.S:Iamsorry!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能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注重教学手段多变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