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铅球技术教学授课教案.doc

投掷铅球技术教学授课教案.doc

ID:53086394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投掷铅球技术教学授课教案.doc_第1页
投掷铅球技术教学授课教案.doc_第2页
投掷铅球技术教学授课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投掷铅球技术教学授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投掷铅球技术上课时间2012年4月8日(星期4)上课地点民主乡中学操场课次第一次班级初中三年级二班人数48任课教师唐振钦课题投掷铅球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教会学生投掷铅球的方法,提高投掷铅秋的技能。2、培养学生在投掷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建立正确投掷铅球完整技术概念。2、学习、掌握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发展投掷专项的身体素质。3、提高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发展投掷专项的爆发力素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养成锻炼习惯。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正确投掷铅球完整技术概念。

2、2、学习、掌握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发展投掷专项的身体素质。3、提高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发展投掷专项的爆发力素质。教具皮尺、铅球、实心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一、开始部分3~5分钟(一)、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上课人数,(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二)、师生问好。(三)、宣布本次课教学内容、任务与要求。(四)、安排病(例)假二、准备部分5~8分钟(一)、、慢跑200米;(二)、专项准备活动。1、压肩4×8拍2、侧转肩4×8拍3、压腿4×8拍4、左右摆腿4×8拍5、双人压肩、顶肩各10次(三)、投掷铅球的专门练习:1、原地向下推

3、球模仿练习10~15次。2、原地向上推球模仿练习10~15次。3、原地正面推球(实心球)练习10~15次。4练习与组织教法:按教师口令统一进行练习,先模仿后推球练习,汪意安全。四、基本部分:15~22分钟(一)、建立正确的投掷铅球完整技术概念1、背向滑步投掷铅球技术讲解:并做示范(边讲边做)让学生跟我一起做。2、背向滑步投掷铅球的完整动作示范;教师进行背向滑步投掷铅球的完整技术动作示范2至3次。3、学生集体练习3至5次4、纠正个别同学在滑步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滑步不道位、滑步滑不走、等5、分组练习2至3次(二)、学习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技术(

4、以右手投掷为例)1、讲解:(右手投掷为例)球应放置在右颈部锁骨窝处的颈部侧方,右臂屈肘掌心向45度投掷方向,持球臂与身体躯干的夹角约成90度角并使双肩的连线(肩轴)同肘关节位置处于同一直线上。教学内容与组织教法2、练习:学生二列横队间距1米,每人持球练习数次,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3、学习正面推球的手臂动作练习:(1)用力将球向地下推,练习手指拨球和手腕用力5~10次(2)正对投掷方向双脚平行站立,持球于锁骨窝处向45度方向推掷实心球10~20次(3)练习方法同2),采用较轻规格(男生4Kg、女生3Kg)铅球完成上述练习。5至10次4、教

5、师巡回观察、调节控制学生进行练习,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进展情况,适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技术要点提示,指出错误动作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尽快地、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三)、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完整技术动作练习1、最后用力的力学原理示范:教师做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完整技术动作示范1至2次。2、练习形式与组织方法:学生一列横队,间距2米,向同一方向练习投掷,练习使用的铅球由3公斤向4公斤规格逐渐过渡。每人5至10次,重复练习。3、教师巡回观察、调节控制学生进行练习,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进展情况,适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技术要点提示,指出错误动作与不足,提

6、出改进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尽快地、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四)、动作技术练习提示;1、强调超越器械的动作要点与要求。2、正确的双脚站位及持球的方法。保持正确的用力顺序,尽可能增大动幅度和加快动作速度。推球前的预备姿势要做好,重心必须压在弯曲的右腿上,蹬腿转体向前推球。3、初学者一般力量较差,用轻器材练习容易掌握技术,课堂上适当做些身体训练(五)、练束部分:5分钟(一)放松活动:1、放松跑60~lOO米。2、放松操韵律操2~3节或体育舞蹈。(二)小结本课:本课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与课堂组织纪律情况。(三)布置作业:l、参阅通用教材推铅球一章有关投掷铅球最后

7、用力的理论知识。2、利用早操和课余时间复习本次课所学内容与练习。(四)通报第二次课教学内容、任务与要求,布置有关事项。(五)归还器材。师生道别教师课后小结提纲一、本次课教学内容、任务完成质量分析。二、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合理,练习手段的设计与应用是否科学。三、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调节控制是否合理、有效。四、学生练习的生理负荷、运动强度及练习密度是否科学、合理。五、本次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下次课改进方法与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