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

ID:53071772

大小:1.80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16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_第1页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_第2页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_第3页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_第4页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言:走进生物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进生物技术从古代到现代,人类对生命的探索从来没有间断过。从传统发酵到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发酵工程,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我们看到,生物技术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生物技术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现代生物技术原来并不神秘生物制药转基因蔬菜克隆羊克隆牛人工受精《生物技术实践》的课题使传统发酵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并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提倡自学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走进生物技术、体会和运用生物技术、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一、教学的目的与意义生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

2、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二、课题分布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什么是发酵食品发酵食品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或酶参与而形成的一类特殊食品。由于原料经微生物的作用其质地得到改善,提高了营养价值以及贮存稳定性,并使产品具有特殊的风味。中国是很多发酵食品的发祥地,发酵食品是人类最早利用微生物的成果。如:酸乳、红曲、豆豉、纳豆、泡菜、各种发酵法酿造的酱及酱油、醋、米酒、黄酒等。其它的发酵饮品如:发酵鱼、肉制品、发酵蔬菜,以及稠酒、牛奶发酵饮料-克菲尔(Ke

3、fir)、马奶发酵饮料—克密斯(Koumiss)等。你知道吗奶酪泡菜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样品采集微生物的培养纯化分离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培养流程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他们能被人类利用,进行工业生产;有些微生物是有害的,他们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亿个细菌。小资料3、植物组织的培

4、养技术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1)理论起源不受生长季节的限制不携带病毒培养周期短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支取特殊的生化制品可短时间大量繁殖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

5、或无的难题不存在变异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繁殖方式多(2)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4、酶的研究与应用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轻工、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等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中国已批准的酶制剂有蛋白酶、高转化率糖化酶、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异淀粉酶、纤维素酶、精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等。(1)酶制剂的定义(2)影响酶制剂活性的因素温度对酶活性检测的影响酶制剂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使酶变性而丧失活性。pH对酶活性检测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酶在一定pH

6、范围内活性最高。5、DNA和蛋白质技术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成果后来被誉为20世纪以来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