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55960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综合实践活动--酸奶的制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酸奶的制作教学背景分析:酸奶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情有独钟”。尤其是金积镇的孩子,他们对畅销全国的家乡的夏进牛奶,更是天天离不了。夏天到了,酸奶对于孩子显得更是重要。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不一定家家都能做到让孩子天天喝上牛奶,为了节省家里的开销,我们决定在学生中开展制作酸奶的活动,自己制作的酸奶,价廉物美,何乐而不为呢?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和整合。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社会生活实践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始终围绕着语文、数学课本,始终在课堂的小
2、天地里打转转,始终把学生的分数看得很重。实际上,语文、数学、思品、科学这些课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于是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活动的几个环节是: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第一、二周)——合作互动、课堂演示(第三周)——整理、总结(第四周)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会制定活动设计方案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参与的能力。3、通过了解酸奶的有关知识,来培养探究意识4、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点:酸奶的制作方
3、法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牛奶、乳酸菌等辅助材料的配置比例。教学准备: 1.学生去咨询家长、访问加工厂、查阅资料,了解酸奶的相关知识。 2.师生准备鲜牛奶、现成的酸奶、电磁炉、容器、白砂糖等辅助材料 。 3.教师的设计方案以及上课用的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问题:许多小朋友对酸奶是“爱不释手”。那么关于酸奶的知识,到底知道多少呢?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探讨一起来获得许多有益的知识,好吗?二、引导思考问题,确定研究主题。1、让学生将书上的内容作为参考,小组讨论后提出本小组的研
4、究主题。2、小组讨论。3、学生汇报,同学们仔细听,教师边解释边向正确地方向引导。同时总结活动的主题并进行归类。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活动内容进行研究。A、 酸奶有什么特点?(第一小组)B、 酸奶的种类有哪些?(第二小组)C、 酸奶和牛奶有什么区别?(第三小组)D、 酸奶是怎么制作的?(第四小组)三、让交流设计活动方案1、想想,你们小组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你们的活动主题。2、小组交流。3、根据方案中的内容来分小组制定方案。4、
5、介绍各自方案。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小组,每组有八人。每组决定分工合作,两人一组,在前两周分头查找资料,到学校图书室查,上网查,到工厂查,问家长。查完后再会和,整理资料。第三周各小组决定展示活动成果,有小组长介绍。5、实施方案,汇报成果。(1)、第一、二、三、组汇报他们搜集的资料。(2)、第四组汇报方法:将牛奶烧开,到入洗净不带油渍的容器内,待牛奶放至温热时,将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搅匀,盖上容器盖,夏天放置八小时左右就做成了。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吃起来效果更好,同时酸奶不至于越变越酸。 需提醒您的是
6、: a.牛奶量为够你喝两天为宜,约500毫升,做多了放置的时间过长,酸奶会变得太酸,那样就不好喝了。 b.容器最好选市场上卖的那种冰箱和微波炉兼用保鲜盒,这种容器密封效果好,酸奶不易变质。 c.做酸奶时不要放糖,吃时再放,口感更好。(3)、第四组汇报完后还让大家品尝了他们提前做的样品,效果还可以。(4)、第四组当堂为大家展示:a、 教师为学生插好电磁炉并把鲜奶煮开。关掉电磁炉。b、 待牛奶稍冷后,学生继续做,把一小盒原味酸奶倒入搅匀,盖上容器盖。“需等待3小时
7、,夏天为8小时最好。”c、 解释:“牛奶量为两天最好,约500毫升。请大家3小时后品尝。回家做时,最好是放到冰箱或冰柜里冷冻一下,吃时在放点糖,效果会更好。”四、学生自我评价。1.你喜欢这次活动吗?1.喜欢2.一般3.不喜欢2.你和同学合作得怎样?1.很好2.一般3.不好3.我的收获1.很多2.一点3.没有五、 小结活动。这次活动,我们调察了酸奶,品尝了酸奶,还亲手制作了酸奶。回去整理后第四周来我们总结成册。同学们说的好,做的美。希望你们今后多观察、多实践、多总结,学
8、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六、布置作业回家试着做黄瓜酸奶。教学流程:调查搜集资料→交流资料→动手实践→成果展示→自我评价教学参考资料: 一盒原装品的夏进酸奶、关马湖酸奶。有关的书:《细菌的生成》、《家庭生活小窍门》、《健康的饮食品》、《牛奶的家族》。课堂教学评价:这次活动,再一次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和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去,每个人都“动”了起来。“酸奶的制作”这个话题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每天,孩子们几乎都会接触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