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49525
大小:8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浮屠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影》(第3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论讨讲解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理解记叙的要素)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①祖母死了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难忘的背影、买橘的背影、惜别的背影、思
2、念的背影。 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情念旧事,思念父亲。-----惦记背影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
3、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线索)4.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 攀、缩、倾。 n蹒跚【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n为何用“攀”不用
4、“抓”?【明确: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n用“缩”字有什么好处?【明确:“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n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小结:(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
5、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25.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1)第一次流泪: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望父买橘,感动的 泪。 (3)第三次流泪: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思念父亲,伤心
6、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 6.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①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②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
7、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③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这三点对初二学生来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 7.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