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

ID:53025313

大小:613.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12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_第1页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_第2页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_第3页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_第4页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核农学报2013,27(7):1020~1028JournalofNuclearAgriculturalSciences文章编号:1000—8551(2013)07—1020-09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陈远学李隆汤利。郑毅李勇杰张朝春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3云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小麦/蚕豆间作在云南较普遍,而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为研究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在云南玉溪和陆良两地同时布置田间试验,在小麦单作(wm)

2、、小麦/蚕豆间作(Wi)和小麦/蚕豆间作且覆膜隔根(Wp)3种植方式中对小麦设0、150、300kg·hm(分别N。、N。N,。。)3个氮水平处理,测定了小麦叶片氮含量和条锈病病情指数,结果表明:(1)不论是单作小麦(wm)还是间作小麦(Wp或wi),施氮(N。。和N)比不施氮(N。)都显著提高了小麦叶片氮含量,但N。与N。。。间小麦叶片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wm、wp、Wi不同种植方式,两地小麦叶片氮含量都随施氮量增大而显著提高(P<0.0001),N。、N3o0分别比N0提高了52.7%、74.1%,N,o0比N。0提高了14.0%。(2)在相同氮用量下,wm、Wp、Wi间的小麦叶片氮含量

3、只在玉溪点N条件下Wp和Wi比wm有显著提高(增加52.3%),而玉溪点N。。、N以及陆良点NN。、N姗下都没明显差异。(3)施氮对小麦条锈病的影响在玉溪和陆良两地表现不同,在玉溪,施氮对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有增加作用,小麦条锈病病指与叶片氮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陆良,不同种植方式下N。。和N。。的小麦条锈病病指比N。都有显著降低,N。与N,。。间差异不显著,小麦条锈病病指与叶片氮含量间的最优回归曲线显示小麦条锈病病指先随叶片氮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达最低点后,又随叶片氮含量升高而呈增加趋势。(4)wp和Wi发病中期的小麦条锈病病指相比Wm降低了10.9%,但发病盛期时降低微弱。总的结果表明,在

4、本田间试验条件下,小麦蚕豆间作只在缺氮时对小麦氮营养有改善作用,小麦蚕豆间作相对单作对小麦条锈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小麦蚕豆根系相互作用对小麦氮营养及小麦条锈病病指无明显影响;氮肥施用显著改善了小麦氮营养,小麦条锈病发生既受氮营养的影响,又可能与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环境条件等多因素有关。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系统;氮;条锈病小麦(TriticumaestivumL.)是我国的主要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关系十分密切。氮营养被认为是影也是云南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制约我国小麦生产响作物数量抗性(Quantitativeresistance)的一个重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

5、iformis)环境因子,通过叶片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而影响叶部等病害的严重发生’。云南高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害(条锈病、叶锈病Pucciniarecondita和白粉病的易发区和重发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Blumeriagraminis等)的发生,禾谷类作物叶部病害的8次大流行,2002年发生面积20余万hm,占种植严重度往往与高氮有关。Neumanm等研究表面积(56.67万hm)的35.3%,其中玉溪市发病面积明,小麦条锈病菌承载容量变化的51%由比叶氮量达90%,造成产量损失30%左右。条锈病危害是限(SpecificleafN)的变化决定。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制云南小麦安

6、全生产的最大障碍。发生直接影响叶片尤其是旗叶的光合作用”,进而氮一般是生产中的主要营养限制因子,氮与小麦影响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因此,氮肥管理在小麦生产收稿日期:2012.1017接受日期:2013-05-03基金项目: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部(2003FCCFC01A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60061),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C0041M)作者简介:陈远学,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及养分高效利用的研究。E-mail:eyxue2002@aliyun.COB通讯作者:张福锁,男,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及养分管理研究。E-mail:zhangfs@cau.edu.cn7期小麦/蚕豆

7、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麦锈病和蚕豆赤斑病显著降低,作物产量、产值显著小麦/蚕豆(ViciabaL.)问作是我国西北地增加。但是,关于云南小麦/蚕豆间作系统的控病、增区¨列尤其是西南地区,广泛采用的作物多样性产机理的研究还较缺乏。为此,本研究在云南省的两种植模式。在云南,自从水稻(OryzaesativaL.)品种个生态区(玉溪和陆良)进行了施氮和小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