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

ID:53019296

大小:671.1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12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_第1页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_第2页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_第3页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_第4页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2期铜仁学院学报Vo1.17,No.22015年3月JournalofTongrenUniversityMat.2015返景入深林:近现代骈文史名家名作举隅谭家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从辛亥革命到全面抗战之前,这个时期仍有一批文化人从事骈文写作,除了传统题材如袁祭、寿序、书序、信函、游记等外,还有政府通电、结社宣言、报刊发刊词等等。与现实生活较清代骈文有进一步联系。颇具影响的作家有樊增祥、屠寄、易顺鼎、李详、陈去病、饶汉祥、刘师培和黄侃等八人。无论如何,骈文的时代已经终结了,就骈体文的发展史而言,近现代以来的这些名家作品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然

2、而,这回光给文学史带来的一缕暖色,也毕竟是可贵的,必须客观地加以审视。关键词:近现代;骈文;传统题材;现代题材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39(2015)02.0043.08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经常发骈文通电,民间团体也喜欢以骈文作通电表立,这38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大清帝国达意愿和诉求。这是前所未有的,一直延续到20世变为中华民国。文章体裁由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纪30年代。至于哀祭、祝颂、信函、书序、启示、文体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第一阶段从1911年到游历之文用骈体,古已有之,民初不见得更多。由1919年,仍以

3、古文为主,骈文为次,白话文刚刚兴于不少发表在新兴的报刊上,传播比以往更快更广,起。第二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七七”事变,给人们造成的印象是骈文更兴盛了。实际上从总体白话文逐渐成为主流,古文退居客位,骈文渐趋衰来看,骈文势力并未超过古文。竭。第三阶段,1937年至1949年,白话文占据统治民国初年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变化最巨大最地位,古文势力越来越小,骈文难觅踪迹。激烈的时期,绝大数学者文人的政治、社会、文化有研究者认为,民初文坛曾出现过骈文兴盛的观念受到巨大冲击。一些人投身变革,跟上潮流,“奇景”。这种现象需要具体分析。“奇景”之一是积极利用或改造传统文学形式(包括诗词、散文、骈

4、体小说大量涌现。据郭战涛《民初骈体小说研究》骈文、辞赋、小说、戏剧等)使之成为表现新内容统计,1012~1919年间,竟有46部之多,基本上属的工具。他们是旧文学的殿军,新文学的先驱,南于鸳鸯蝴蝶派或民国旧派小说[1】8。。这确是空前绝社诸子是其代表。还有一些人虽不是革命者,却服后的。“奇景”之二是骈文以通电和其他公文形式迅务现实,以骈文作为传播利器,如饶汉祥等人,其速传播。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大小军阀,是非功过颇难简单裁定。再有一批遗老遗少,他们收稿日期:2015.01.10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古今骈文通史”(14AZW01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谭

5、家健(1936一),湖南衡阳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典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骈文学会会长和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六朝文章新论》、(《墨子研究》、((颜氏家训选译》、古代神话寓言精读和(《谭家健散文随笔》;主编有(中国文化史概要》、《先秦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通论和《历代骈文名篇注析》;合著有先秦散文纲要》、墨子全注全译》、(《水经注选注》和墨子选译》等。铜仁学院学

6、报2015年写作骈文属于恋旧,主要表达个人情感,内容脱离循溪而南。适有小航,帆楫新净,角巾共载,柔橹现实主流较远,而形式更传统更精致。乍呜。于时林日已欹,晚潮方至。溯流东去,迟重刘纳指出,民初文学有一个独特现象,政治立若牛。顾以徐行,益惬幽赏。是溪也,近带西村,场对立的人士却共同追挽过去的年代。《南社丛刊》远襟南岸。水皆缥碧,滑若琉璃即古所谓荔支湾差不多成为悼诗悼文的专辑。南社文人在悲悼亡友也。背山临流,时有聚落。环植美木,多生香草。的同时,也凭吊民前lO年那段难忘的岁月,凭吊当榕楠接叶,蕉荔成阴。风起长寒,日中犹暝。幽溪年的英风豪气和生当大任舍我其谁的抱负。与此同蓄翠,深逾百重之

7、云;片叶深红,靓于十五之女。时,依然占据文坛正统地位的遗老们,也在痛哭和萧闲看竹,宛转逢鸥。嘉客与偕,清淡逾肆。秋鲈凭吊,夹带着故国之悲,体认着离乱之戚。这是一不脍,自成笠泽之游;林鸟忽惊,有甚虎溪之笑个时期文人的公共性【2】。而骈文正是反映这钟情绪的入麻源之三谷,过南园之五桥药草交乎蓬窗,垂重要载体。当时大量存在的民间应用骈文如哀祭、杨拂其帆席。爰自虹桥,达于珠江。美荫清流,可寿序之类,严重公式化,套话、空话、假话连篇,五六里。竹篱映水,寒菜平畦珠儿总角,已习画被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