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河中石兽字词盘点1.读生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省略句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求之地中(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向”)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动词“得”后省略了宾语“之”)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作家作品纪昀(yún)(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主题思想文章
2、通过讲庙僧、讲学家、老河兵推断的三种结论,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任何事情都不要根据自己想当然妄下定论,要思考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课文结构课文全解文言快译河中石兽字词快解①沧州:地名,今属河北。②河干:河岸。③圮:倒塌。④并:一起。⑤阅:经过,经历。段解:第一层(1),交代石兽沉没河中的地点和庙僧们在石兽沉水处及下游寻找都没有找到。段解:第二层(2),讲学家认为石兽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段解:第三层(3),老河兵讲解应当到上游去找石兽的理由,人们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石兽。段解:第四层
3、(4),结尾一句是议论,由事到理,说明遇事不能主观判断的道理。⑥求二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⑦竟:终了,最后。⑧棹:划(船)。⑨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⑩设帐:设馆,教书。11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12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13为暴涨携之去:被洪水带走。为,被。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14湮:埋没。15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16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17众服为确论:
4、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18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19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20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1坎穴:坑洞。22倒掷:翻到。23不已:不停止。24溯流:逆流。25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26但:只。27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问题探究1.在河中寻找石兽,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其他人的方法为什么不正确?(1)第一种方法认为在水中原处找,没有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相互关系。(2)第二种方法认为石兽会在下游,是因为只考虑了流
5、水的因素,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因素。(3)第三种方法认为石兽会在原地越沉越深,是因为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比重关系,忽略了流水的作用。(4)第四种方法“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上游来的水,遇到坚硬沉重的石兽,会改变原先的水流方向,冲击石兽迎面下方的泥沙,长久下去,在石兽上游一侧便会有一个冲击形成的坑,石兽自然下跌进入坑中,那么石兽就会向上游跌去。问题探究2.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脉络分明,逐层深入。第一个层次是庙僧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
6、判断石狮已被冲走,摇船往下流寻觅,结果终无所获。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讲学家以博学自夸,嘲笑庙僧不懂事物的特性。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的结论。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这时,作者笔锋一转,引出老河兵来,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老河兵凭他多年治河的实践,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但它是合乎科学论证的。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般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然而止,揭示了题旨。全文故事
7、曲折但脉络分明且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