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15524
大小:528.8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2
《从“学为圣人”到“敦本善俗”——论张载的教化思想.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第45卷第4期,Ju1.,2015,Vo1.45,No.4Joum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rJNWU【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从“学为圣人"到“敦本善俗”——论张载的教化思想周后燕(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摘要:从北宋的社会现实出发,张载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个体到社会既有理论系统又有实践层面的教化思想。张载将教化分为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个体层面以气本论为根基,提
2、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分论以融合孟子与荀子的人性思想,通过内在的变化气质与实践的行礼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建立了个体学为圣人的教化目标。社会层面则通过圣人以礼为教、重建宗法两个方面实现敦本善俗的教化目标。关键词:教化;性善;礼;宗法中图分类号:B2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152/j.cnki.Xdxbsk.2015-04-014教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张锡勤教授对儒家的教化作出了界定:“所谓‘教化’就是古人所说的‘以教道民一以教化民’,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民转移世间的
3、人心风俗。”⋯“道德教育”是儒家教化的内容,通过“感化”的方式,达至“转移世间人心风俗”的目标,这是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表现。张载作为关学的创始人,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非常重视从实践层面落实儒家的教化思想。但学界对于张载的教化思想多从哲学角度讨论,而对于其实践层面的论述相对薄弱。本文在重视理论层面的同时,着重对张载教化思想实践予以论述。张载自小就有经邦济世的胸怀。《宋史·张载传》:“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2J(n陀张载经历了整个仁宗时期(1022-1063),而此时的政府内外交
4、困:边境战争屡败,被迫以缴纳金银、绢茶等方式向西夏与辽求和;而国内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民不聊生,儒家伦常遭到极大的破坏。居于今陕西眉县横渠镇的张载对于西北边境战祸有着直观的认识与深切的体会。怀着深切的家国忧患意识和经世情怀的张载欲投身于“攘外”这一事业以求解决国家的“外患”问题。由此,青年张载给当时被贬为陕西招讨使的范仲淹写信表明自己的志向。但范仲淹并不收稿日期:2014-06.20作者简介:周后燕,女,重庆永川人,西北大学博士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思想文化研究。·10O·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年第4期赞同张载的从戎志向,而劝勉其把重心放在名教上,并劝其读《中庸》,从而促发了张载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转向,即由重“攘外”转为重“安内”以解决“内忧”问题。虽然对《中庸》进行了长期的阅读与思考,但张载并没有从中找到救国救民的办法。此后他又出入佛老,求诸六经,提出了一条治国理民之策即“渐复三代之治”。他认为建立由“井田”“封建”“宗法”三位一体的治国方略,可以解决当时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政治理想为张载的教化思想奠定了基础。从思想上说,佛道的昌盛与儒学的衰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儒家学者认为,儒家“道统”不明是造成世风日下的原因。所以,复兴
6、儒学、重整纲常成为他们的共同理想。此外,自唐中叶以来思想领域出现的疑经思想和怀疑创新精神使得思想家们纷纷回到先秦经典当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经典予以重新认识,以建立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体系。这是张载教化思想产生的学术文化背景。《大学》为儒家教化奠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修身”是治理天下的根本也是基点,而治理天下的法则是由“齐家”衍生而来。这种由个人的修养推展到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儒家血缘宗法伦理的必然逻辑,也是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体现。由此张载提出个体层面的“学为圣人”与社会层面的“敦本善俗”
7、内外结合的教化思想。(一)变化气质人性论是儒家教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孟子以人性善为根基,强调涵养本心,通过扩充仁、义、礼、智四端的方式建立稳固的社会秩序。苟子隆礼重法、化性起伪的教化思想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点上。孟子和苟子虽然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存在差异,但以人性问题作为教化思想的出发点则是相同的。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奠定了中国人性论的基础,但他们都未能彻底解决善与恶的根本问题。孟子的性善论无法解释社会中恶的存在,也无法说明后天的环境何以能够磨灭人固有的善性。荀子无法解释人性既然为恶那么向善的可能性源于何处,也无法解释既然圣人与凡人具有相同的本
8、性,又为何圣人具有能力制定出礼仪制度而凡人不能。人性善恶这一问题至张载才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哲学层面上,张载从气本论出发,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以解决人性善恶问题。他认为万物皆由气聚而成,气在而存,气散而亡。在气凝聚之前天地之间充塞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