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

ID:58012538

大小:4.0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9-04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_第1页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_第2页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_第3页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_第4页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冬冬从“知识为本”到“思维为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探寻和启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按照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彰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追求。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是否拥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在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经验,感悟浸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2、,这就是我们现在数学课的追求。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立意,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是绝无可能的。所以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投射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便集中地表现为“思维为本”。很多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但现在,应该说“怎么教”和“教什么”同样重要。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片段一:在“切土豆”中认识“面、棱、顶点”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面、棱、顶点是学生在理性层面上认识长方体的基本元素,是进一步开展数

3、学活动作用的基本对象。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面、棱和顶点,一方面动态地展示了面、棱和顶点是怎样生成的,特别是在土豆表面这样的曲面上“切”出平面,有助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平面的感知(小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的平面的特点);另一方面,直观地感知了面、棱、顶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棱不仅仅是一条线段,而且是由两个面相交形成的边;顶点也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三条棱的共同端点。如此,较好地体现了长方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一、以活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片段二:在“搭框架”中认识“棱的特征”一、以活

4、动为途径——将数学知识还原到“数学化”的过程片段二:在“搭框架”中认识“棱的特征”如果说先前的失败是因为没有考虑到长方体的棱是有长短关系,那么再次的尝试一定是有了对棱的长短关系的发现才能取得成功的。这样,将棱的长短关系特征还原到“小建筑师搭框架”这样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支撑下,通过尝试、修正使得棱的特征自然地生发、提炼出来了。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升华的结果。因此,数学教学应始终以儿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此

5、来设计组织教学过程。而对于思维发展,从过去单纯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到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到现今提出的形成理性思维,体现了人们对数学教育本质的不断追寻,因为以普通数学规律为形式的理性构成了人类理性主义的根基,数学思维的核心就是理性思维。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长方体的“面”与“顶点”特征的认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为这两者在长方体中相对于棱而言属于强刺激,而且学生在第一学段中已经学过。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的认识,如果让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

6、棱的特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棱的特征的处理应该直观化、形象化,让内隐的知识显性化;而面的特征的处理则可以适当地抽象化,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片段三(1):在“想象”中认识“直观图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片段三(2):在“想象”中认识“长宽高”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片段三(3):在“想象”中认识“面的特征”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片段三(3):在

7、“想象”中认识“面的特征”发现长方体“面”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棱特征自然而然的逻辑衍生。对比“棱”的特征和“面”的特征的发现,前者是先观察再思考,后者是先思考再观察。而且即使是观察,发现“棱”特征时先观察的是框架实物,而推理“面”特征时思考后观察的是立体直观图。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难于发现的“棱的特征”直观化,易于发现的“面的特征”抽象化,这样的安排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局限在同一个层面,而有了渐递深入、逐步提升的空间。二、以思维为核心——扣数学本质促成“理性思维”的提升片段四:在“

8、对比转化”中认识“特殊形体”三、以美感为境界——用“优化情境”助推“数学思维”的发生美可谓是开启思维的磁石。因为儿童会被美的事物和意象自然地吸引,在审美感受中,需求得到满足,并由此产生欢乐感,在无意识状态的驱动下,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思维也在无限自在的心理世界中积极展开,潜在的创新种子就很易于在审美场中萌动、发芽。三、以美感为境界——用“优化情境”助推“数学思维”的发生1、“棱—面—体”的脉络体现“简洁美”所有的几何图形,在更为理性的层面上把握它的特征就是考察它在组成图形的点、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