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07914
大小:655.0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11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理论.方法与案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增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王立成,牛勇平(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根据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数据,首先对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做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做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中,长三角地区在各项指标中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再次是R&D经费支出;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率与科技活动经费增长率及R&D经费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关键词:经济区域;科技投入;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0)08—0169—09Science&TechnologyInputandEconomicGrowth:AnEmpiricalAnalysis长BasedontheThreeMajorCoastalEconomicRegionsofChinaWANGLi—cheng,NIUYong—ping(SchoolofEconomics,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Yantai264005,China)Abstract:Thereiscloserelationshipbetweenscience&technologyinputsandeconomicgrowth.Basedonthedataofscience&technologyinputandeconomicgrowth0ftllethreemajorcoastaleconomicregionsofChina,fireflythepapermakesthegraycorrelationanalysisontheeconomicgrowthandscience&technologyinputofthethreemajorcoastale‘conomicregionsofChina,andthenbuildseconometricmodelsforfurtherstudy.Thepaperanalyzesandcomparesthecontributionrateofscience&technologyinputstoeconomicgrowthofthethreemajoreconomicregions.ThestudyshowsthatinthethreecoastaleconomicareaofChina.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isintheleadingpositioninalmostal1theindicators:thereistheclosest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growthandscience&technologyactivitiesinthethreemayorcoastaleconomicregionsofChina.followedbyeconomicgrowthandscience&technologyactivitiesexpenditures,then,isR&Dexpenditures;thereisrelativelyaweak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growthrate,thegrowthrateofsci。ence&technologyactivitiesexpendituresandthegrowthrateofR&DexpendituresinPearlRiverDeltaregion.Keywords:economicregion;scienceandtechnologyinput;economicgrowth;graycomparativeanalysis一、引言沿海地区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经济增长,我国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三大经济区。2008年三收稿日期:2010—03—16修回日期:2010—06一l9作者简介:王立成(1966一),男,辽宁朝阳人,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169 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大经济区域GDP占全国比例60%以上,足见三大的份额,认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经济区域起着拉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作关系J。Guelec、Bruno(2001)对不同类型的R&D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长期影响进行了比较H]。狭义上的长三角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3个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杭州、宁波、湖州、嘉方面:省域研究、区域研究与全社会研究。在省域兴、绍兴、舟山等l5个城市。广义上的长三角则包研究方面,安宁、罗珊(2008)、徐祺娟等(2009)以’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狭义上的珠三角包括广州、及郭瑞东(2009)分别研究了广东省、浙江省和河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惠阳、惠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上述东、博罗、肇庆、高要、四会市等14个城市,广义上学者的研究认为,从统计角度看,科技投入是推动的珠三角则包括广东、福建和海南。为数据搜集所研究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区域研究或与比较的方便,我们采取广义上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比较方面,陈义华、董玉成(2003)对东西部科概念。关于环渤海区域,一般认为包括北京、天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关系做了比较,其研津、河北、辽宁、山东,有的文献认为还包括山西以究方法是选取上海和重庆分别作为东西部的代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我们取前者的范围。本文表,结论认为西部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所说的环渤海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期影响要低于东部j。在全社会研究方面,殷林山东,长三角区域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珠三角森、胡文伟、李湛(2007)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业经区域包括广东、福建和海南。济增长的之间的关联关系做了研究,认为科技经鉴于三大经济区域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人对我国产业经济增长有必要研究科技投入与三区域经济增长之问的关有显著作用j。胡振华、刘笃池(2009)采用DEA系,希望对我国其他区域带来启示和借鉴。本文分析中的BCC模型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促进经济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对相关文献进行梳增长的效率,并从投入产出效率、科技投入规模以理;第二收集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及规模报酬3个角度对我国各省的科研投入促进的基本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第三经济增长的绩效进行了比较。沈渊(2009)对对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2005年我国31个地区科技投入技术效率、技术与展开灰色关联度分析;第四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规模效率进行了总体评价_】。李小健(2009)对分析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与灰色关1999—2006年间我国科技投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联度分析相互佐证;第五得出结论与建议。做了研究,认为R&D投人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二、文献回顾义。从目前的文献看,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科关于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技投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或比较的研最早起源于新古典学派的增长经济学。该学派将究还比较少见。技术进步做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以So-从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大部分学者使用了灰low(1957)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中性技术进步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或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方法,假设条件下的余值法,即著名的“索罗剩余(Solow也有学者使用了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灰色ResiduM)”,并根据之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的好处是能够给出科技投入诸变贡献率HJ。之后,以Romer(1999)为代表的新经量之间重要性或权重的不同,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在技术进法的好处在于可以给出解释变量的明确系数,数步条件下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可以避免,经济据包络可以清晰地描述科技投入的效率,但无法增长的持续性也可以保持。Gary、Murply(1992)得到各要素的贡献度。本文拟将灰色关联度分析比较了OECD国家科技投入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与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方法相结合,并相互佐证。170 理论.方法与案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三、基本数据及描述性分析活动人员是指报告年度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一)基本数据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本文用三大经济区域的GDP值来代表经济增员。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长,为消除价格影响,将GDP除以价格指数(以1994各省(直辖市)统计年鉴(见表1和表2)。年为基期),得到实际GDP。关于如何选择科技投(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比较入的代表变量,笔者梳理了相关文献,认为用科技活直接比较三区域的实际GDP、科技活动人员动人员、科技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三项指标来数量、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以及R&D经费支出并无代表较为合理。科技活动人员表示在科技活动中人意义,因为三区域包括的省市数量不同。比较有的因素,科技经费支出表示在科技活动中资本的因意义的是人均实际GDP、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人口素,而R&D经费支出表示在科技活动中技术的因比例、科技经费支出GDP比例和R&D经费支出占素。为求一致,三大经济区域的科技经费支出以及GDP比例等指标。鉴于无法获取1994年的人口R&D经费支出也为实际值。另外,在本文中的科技数据,前两个指标的比较从1995年开始。表1三大经济区域实际GDP与科技活动人员年份实际GDP(亿元)科技活动人员(万人: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199454o86.343339.32O703.9454.0943.3412.19199549lo96.9340149.9120398.6755.9745.7713.0o199648205.714O231.5721159.2558.4948.8115.85199749488.4940583.432l970.6361.045O.O518.5519984818O.664O613.O321781.9758.7849.5520.7O199949657.3839841.8222o98.7959.9248.0823.492Ooo53611.3947749.425524.1665.7658.5729.5420o150394.6545426.7824839.8463.1656.9332.482oo251783.8147150.7925836.o665.2559.4134.7720o353115.2349152.0627237.9768.7063.5737.852OO45O795.6347639.4227628.3570.4466.O641.352o0558806.6353713.9531858.5884.29’76.9944.792o0658725.4754961.8833413.6587.3181.7151.432oo766466.2661944.6937942.6110o.1493.3357.5420o868563.497O689.9641947.661o4.67107.9267.63表2三大经济区域科技经费支出与R&D经费支出年份实际科技经费支出(亿元)实际R&D经费支出(亿兀)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1994149.95171.7238.3O54.0943.3412.191995157.75182.3442.3457.4948.9116.82199618O.68192.797O.7567.9357.8925.091997.218.59237.7599.7484.9l73.0736.041998299.20245.16131.32l24.2588.455O.411999350.59282.64l64,48146。941O8.7767.312O0o479.23387.94212.54213.72133.8278.892oo1525.895l0.8925O.5l238.73179.4394.2020o2631.90574.97287.o6309.27213.57115.122oo3723.3267O.06334.30357.02276.14146.922OO4817.93809.24361.33413.92360.44173.792oo5986.76976.81398.73506.80451.652o0.4920o61120.6811l1.38486.69581.30557.57258.1720o71352.261342.36578.86713.39679.663o9.8220o81618.511575.67701.42880.84846.7O378.46171 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人均实际GDP比较见图l。经计算发现,为例,环渤海区域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995—2008年环渤海区域平均值为2.41万元,长2.36%,长三角区域为2.23%,珠三角区域为三角区域为3.53万元,珠三角区域为2.20万元。1.67%。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支出GDP比例为再以2008年为例,2008年环渤海区域人均实际2.83%。三大区域科技经费支出GDP比例低于全GDP为2.91万元,长三角区域为4.81万元,珠三国平均值,其原因在于三区域的GDP总量过大。角区域为3.o0万元。而2008年全国人均实际+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GDP仅为1.5万元。三区域的人均实际GDP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环渤海一雉⋯长三角珠三角寸.n卜o。0n寸.n、。卜o。墨墨墨墨墨墨量量量量量量善量量图3三大经济区域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比较(%)In卜。。0n寸|n、D卜o。。、000000000000000000一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见图4。1994—图1三大经济区域人均实际GDP比较(万元)2008年环渤海区域平均值为0.55%,长三角区域为0.51%,珠三角区域为0.43%。2008年环渤海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比较见图2。区域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28%,长三角1994—2008年间环渤海区域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人区域为1.20%,珠三角区域为0.90%。2008年全口比例平均值为0.32%,长三角区域平均值为国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52%。0.47%,珠三角区域平均值为0.27%。再以2008年为例,环渤海区域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人口比例十环渤海~一长三角。珠三角为0.44%,长三角区域为0.73%,珠三角区域为1.41.210.48%。可见,长三角最高。而2008年全国科技0.80.6活动人员为496.7万人,三大经济区域占全国比例O.40.2为56.13%。2008年全国范围内科技活动人员占O寸.n卜。。0n寸.n卜o。。、。、000000000。、。、。、000000000总人口比例仅为千分之三。_-__H图4三大经济区域R&D经费支出+环渤海一一⋯长三角。珠三角占GDP比例比较(%)0.80.6综上可以发现,在各项指标平均值比较中,如04人均实际GDP、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人口比例和科O.2技经费支出GDP比例,三大经济圈排名依次是长O8ggg窨g答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和珠三角区域。在R&D经舄舄舄高昌昌舄费支出占GDP比例方面,三大经济圈排名依次是图2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活动人员占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总的来总人口比例比较(%)看,长三角区域发展最快,科技投入比例最高。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比较见图3。1994另外,我们还用统计软件SPSS13.0计算了三—2008年环渤海区域平均值为1.12%,长三角区大经济区域实际GDP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域为1.18%,珠三角区域为0.93%。再以2008年支出及R&D经费支出的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172 理论.方法与案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发现相关系数较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其中,P为分辨率系数,一般取0.5≤p≤1。三、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灰最后得到y0与之间的相对关联度:色关联度分析'n=÷∑直()(2)(一)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l(二)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灰色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数学中的一个方法,用来研究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因素的关联度(1)分别列出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这里,影响,确定影响事物的本质因素,使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系清晰化。关联度是事物之间、(t)为参考数列,代表经济增长,。为每年的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定量地描述了事实际GDP值。(t)为比较数列,代表科技投物或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入,为每年的科技活动人员人数,:为每年的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如果事物或因素变化的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每年的R&D经费支出额。势基本一致,则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2)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其方法包括反之,关联度较小。初值法、均值法等,两种方法没有实质性差异。本灰色关联度计算的方法如下:设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O参考数列为y0文采取初值法。(k)={。(1),。(2),⋯,‰()},为数列的长度(3)根据(1)式计算(k)与(k)之间的灰指标(可以为年份等);比较数列为(k):{色关联系数。计算中需要设定分辨率系数P的数值,该系数的作用主要在于保证(k)的数值小于(1),(2),⋯,(n)},i:1,2,⋯m,k=1,2,⋯n。1且不至于太过接近,P的数值设定对于关联度的m为比较数列个数。y0(k)与(k)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公比较并没有影响。经多次试验后本文设分辨率系式为:数P=0.5。(4)根据(2)式计算与y=f之间的相对关联(K)=mnnnIxo(k)一(k)I+PmxllIxo(k)一(k)I度。根据以上资料和方法计算得到(k)与(后)Ix0(k)一f(k)I+pmmIx0(k)一i(|j})I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如表3。(1)表3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灰色关联系数年份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yly0~y2~y3y0一y0~y2y0~y0一yly0~y2y0~y3·19941.oo1.001.oo1.oo1.0o1.oo1.0o1_0o1.0o1995O.980.98O.980.99O.99O.980.99O.990.9719960.980.96O.95O.980.98O.96O.980.950.9319970.97O.930.92O.98O.95O.920.97O.9OO.8819980.970.870.840.980.95O.890.96O.86O.8219990.980.84O.810.98O.92O.850.940.820.77200o0.97O.770.720.97O.890.82O.92O.770.7320010.970.740.680.97O.820.74O.91O.730.692oo20.97O.700.610.970.800.700.9oO.700.6420o30.960.66O.57O.960.76O.63O.890.660.572O04O.95O.62O.530.95O.7l0.55O.880.640.5320050.940.580.480.940.670.490.87O.620.4920o60.930.54O.440.94O.630.4_4O.850.570.4320()7O.920.490.390.93O.58O.39O.83O.52O.3820o8O.920.440.330.910.54O.330.8O0.47O.33173 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表4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诸要素之间的相对关联度l区域I环渤海区域J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I6I赴l如II6岛6l62岛l0.9610.76l0.68J0.96l0.80O.71O.910.74O.61我们将科技活动人员与实际GDP之间的相对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比较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投入对关联系数记为6,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GDP之间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作用的相对关联系数记为赴,R&D经费支出与GDP之不作为研究重点,因此我们把资本投入和劳动投间的相对关联系数记为。三区域经济增长与科入化约为经济增长的惯性因素。本文用实际GDP技投人诸要素之间的相对关联度见表4。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滞后一期的实际GDP以及科(三)对结果的分析技投人作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解释变量中有科(1)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技活动人员指标,与被解释变量量纲不统一,经济间的灰色关联关系存在相似之处。实际GDP与科学意义不明显,所以本文用增长率指标代替实际技活动人员人数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相对关联系值。用RGDP代表实际GDP增长率,用RGDP(一数分别为0.96、0.96和0.91。其次是GDP与科技1)代表实际GDP滞后一期的增长率,用RSP代表活动经费支出的关系较为密切,相对关联系数分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用RSE代表科技活动经费别为0.74、0.81和0.75。最后是GDP与R&D经支出增长率,用RRD代表R&D经费支出增长率。费支出的关系,相对关联系数分别为0.68、0.71和通过考察相关文献,并考虑到R&D经费属于科技0.68。这样的结果证明了目前在我国的科技活动活动经费支出的一部分,我们设计计量经济学模中人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也符合三大经济区域型如下:乃至在全国范围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模型1:RGDP=C0+C】RSP+C2RSE+基本国情。C珠RGDP(一1)+占,(3)(2)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模型2:RGDP=C4+C5%RSP+C6}RRD+间的灰色关联关系存在一些区别。与环渤海地区C7%RGDP(一1)+s2(4)和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科技其中,模型1衡量实际GDP增长率与经济投入之间关系较弱,其实际GDP与科技活动人员增长惯性、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以及科技活动人数的相对关联系数6以及GDP与科技活动经经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模型2衡量实际GDP费支出的相对关联系数均较低。而长三角地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惯性、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的、和为最高,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以及R&D经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c。和c为科技投入之间联系最为紧密。我们将三区域的常数项,c、C2、C3、c5、C6和c7为系数,。、26。、和相加后平均并标准化后,可以得到这样为残差。的结果:如果假定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科技投根据表1和表2的资料,首先计算出各变量的入之间联系紧密程度为1,则环渤海地区为0.97,增长率,然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做OSL回归分珠三角地区为O.9l。当然,这样的结果还需要进析,结果见表5和表6。一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证实。(二)对回归结果的分析四、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的根据表5和表6,F检验值、D—w检验值、R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检验值以及残差值基本符合要求,变量间不存在(一)模型设计与计算结果共线性,方程本身具备显著性。除个别变量外,t根据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率主要有3检验的显著性概率P值均小于或接近0.05,有显部分贡献: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但本著性意义。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174 理论·方法与案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表5模型1的OSL回归结果模型1系数值t检验D—WF值RAdjustedR残差C0—0.046—2.372C10.8662.771环渤海区域C2.17523.9970.9430.899—0.O4O20.1461696C3—0.014—1.137C0—0.022—1.785Cl0.9132.553长三角区域C1.52426.OO20.9470.862·一0.0482O.1831.213-C3—0.O20—.1.167C00.0231.573。C10.9852.657-珠三角区域C1.80522.5620.6850.492一O.O612一O.334—2.367C3一O.345—1.536表6模型2的OSL回归结果模型2系数值t检验D—WF值RAdjustedR残差C4—0.O44—2.290C50.8892.901环渤海区域2.21623.2880.9410.848。0C60.1081.6O2.040C7—0.012—1.121C^0.039O.71C50.9142.992长三角区域C1.42329.5640.9530.877—0.05360.1461.O75C,一0.083—1.622C40.O972.O59C50.6172.398珠三角区域C1.6856.6950.7630.528一O.O656一O.112—2.880C7—0.304—1.537实际GDP增长率与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以及率的系数为负。为验证这一结果,根据朱春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2006)的研究,我们分别将科技投入滞后一环渤海区域RGDP=一0.046+0.866木RSP+年、两年、三年甚至更多,但结果仍然不理想,要么0.146$RSE一0.014木RGDP(一1)(5)是方程本身显著性不明显,要么是系数仍然为负。长三角区域RGDP=一0.022+0.913木RSP+这意味着,珠三角区域实际CDP的增长率与科技0.183木RSE一0.02:l=rtCDl'(一1)(6)活动经费增长率和R&D经费支出增长率之间的珠三角区域RGDP=0.023+0.985木RSP一关系确实较为微弱。或者说,支撑珠三角区域实0.334RSE-0.345$I~COt,(一1)(7)际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不是科技经费支出或实际GDP增长率与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以及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根据(5)式一(1O)式可以发现,三区域经济增环渤海区域RGDP=一0.044+0.889ttSP+长与经济增长惯性因素之间不存在明确的正相关0.108RRD一0.012’RGDP(一1)(8)关系,或者说,三区域的经济增长的实现主要依靠长三角区域RGDP=0.039+0.914水RSP+当期投入。0.146术RRD一0.083木r{cor,(一1)(9)三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增长率有珠三角区域RGDP=0.097+0.617木RSP一明显的相关关系,实际GDP增长率与科技活动经0.112木RRD—O.304RGDP(一1)(10)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次之,实际GDP增长率与需要解释的是珠三角区域,其模型1中科技活R&D经费支出增长率关系最弱。这与前面灰色关动经费支出增长率和模型2中R&D经费支出增长联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175 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8期我们将模型1和模型2中的各系数加以平均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可以投入大量人后再做标准化处理,得到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和员和经费从事科技研究;但另一方面,体制不够灵珠三角区域科技投入增长率对实际GDP增长率贡活的限制又导致了科技投入效率的下降。长三角献率分别为0.37、0.42和0.13。其经济意义在区域内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实力与活力并重;环渤于,科技投入增长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实际GDP海区域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实力强大但活力增长率则变化0.37、0.42和0.12个百分点。假如不足,珠三角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活力最强而将长三角区域科技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设实力稍弱。这也导致了三区域科技投人的效率定为1,则环渤海区域科技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差异。献度设定为0.88,珠三角区域为0.33。灰色关联五、结论与建议度分析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分析基本一致。综合(一)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可以发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现长三角科技投入的效率最高,环渤海区域次之,(1)根据一般性的统计分析可以认为,在我国珠三角区域第三。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中,长三角地区在各项指标中造成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投入的效率出现差异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所研究的环渤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包括三省二直辖市,而长三角仅为三省,但2008年首先,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长三角三次产业的长三角实际GDP总值已经超越环渤海地区。在人搭配最能发挥科技投入的效率。长三角第一、第均GDP和科技活动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方面,长三二、第三产业比重在7%、52%和41%左右(根据角更是遥遥领先。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2008年统计数据,下同),而环渤海地区第一、第例方面,长三角也排名第一。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二、第三产业比重为16%、51%、33%,珠三角区域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中,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为5%、51%、44%。长三角区域第二产业的比重活力超过其他区域。最高。目前,基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2)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情,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科技投入的吸纳要超过分析,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是长三角区域科技投入活动人员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科技活动效率较高的重要原因。经费支出,再次是R&D经费支出。长三角地区经第二,从科技竞争力角度看,长三角也位居第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环一根据专利数量的比较,长三角以占全国14%渤海地区,再次是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科技。的科技活动人员和15%的科技活动经费,所产出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环渤海区域接的专利数量占全国的18%,其人员和活动经费相近之,珠三角区域排名第三。应价值比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7%和118%。而环(3)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投入效率出现差异的渤海地区科技活动人员为全国的32.7%,经费投原因至少可以归结为三个:一是产业结构的不同,入为全国的43.3%,专利数量为全国的23.7%,其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更能发挥科技投入的作人员和活动经费相应价值比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用;--是科技竞争力的不同,长三角、珠三角区域73%和55%。珠三角虽然科技投入较低,但从价科技竞争力要高于环渤海区域;三是企业性质的值比看要超过环渤海地区。不同,长三角企业的规模与所有制结构更适合科第三,从企业的规模和所有制结构看,长三角技投入效率的提高。区域内私营企业产值比例为75%左右,高于环渤(二)建议海区域的50%,略高于珠三角区域。环渤海地区(1)虽然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在经济总量国有大中型企业比例最高,其作用有如双刃剑,一以及某些指标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值得注176 理论·方法与案例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实证分析312—320.意的是,近年来三大经济区域的科技经费支出占[2]Romer.EndogenousTechnologicalChange[J].JournalofGDP比例以及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均低于PoliticalandEconomy,1999(8):32—36.全国平均值。这里面有三大区域GDP总量较大的[3]GaryBeckerandMurply.TheDivisionLabor,Coordination因素,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三大经济区域增CostandKnowledge[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2长放缓的原因。按照统计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区(107):1137—1160.域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Guellec,Bruno.R&DandProductivityGrowth:PanelData2%时,这个国家或区域才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Analysisof16OECDCountries[J].OECDEconomicStudies,芬兰和韩国的这个比重分别是3.5%和3%,若低2001(33):103—126.于2%,这个国家或区域基本不具备创新能力。[5]安宁,罗珊.广东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实没有创新,就没有持续的发展。2006年至2008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90—192,[6]徐祺娟,叶善文,朱琦娟.浙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年,全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7.62%,而经济活力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6):86—87.最强的长三角地区为17.17%。本文建议三大经[7]郭瑞东.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济区域应该加大科技经费以及R&D经费支出,增均衡关系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1):7—11.强创新能力,保持经济活力。[8]陈义华,董玉成.东西部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2)珠三角地区在三大经济区域中各项指标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2003(12):84—87.均比较落后,而且计量经济学模型显示其GDP增[9]殷林森,胡文伟,李湛.我国科技投人与产业经济增长与科技经费支出以及R&D经费支出关系不甚长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1):57—63.密切,这应该给予我们足够的警示。当然,这与本[10]胡振华,刘笃池.我国区域科技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绩效评价——基于滞后性的绩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文对珠三角范围的选择有关,考察经济实践,虽然(9):94—100..福建、海南两省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11]沈渊.我国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影响其科技投入力度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甚至落后于因素——基于DEA与Tobit方法[J].经济管理,2009(3):全国平均水平。最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方147—152.兴未艾,这将带动珠三角的发展,但服务业同样需[12]李小健.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要科技支撑,没有科技投人,经济增长只能是暂时分析[J].理论月刊,2009(8):78—81.的和低层次的。本文建议珠三角地区应重视科技[13]朱春奎.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投入,提高工业与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为究[J].经济经纬,2006(6):119—121.[14]刘勇.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一基长期稳定持续增长创造条件。于广东省与全国的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09(9):132参考文献:—134.[1]SdowR.TechnicalChangeandtheAg~egateProduction.Function[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57(39):(本文责编:海洋)17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