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忠恕之道不可作积极表述论_李景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OI:10.13613/j.cnki.qhdz.000974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No.32003第18卷(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18忠恕之道不可作积极表述论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5)摘要:当代学者对孔子“忠恕”原则所作的“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所谓积极表述,与孔子的思想相悖,是不妥当的。忠恕之道,既是一沟通原则,又是一限制原则。而它作为沟通原则是建立在其作为限制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忠恕最终所要达成的“合外内之道”,乃是在人我、物我天然差异
2、实现前提下的“沟通”。忠恕所强调的是对“己”的限制和要求,而非对人的限制和要求;在现实的伦理关系中亦强调个体角色和“分位”的限制性,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平等性的精神,排除了原则的抽象性所可能引发的道德任意。对忠恕的所谓“积极表述”,易于导向对其限制性规定的忽视,助长对现代社会业已造成很大危害的自我中心态度,是应予纠正的。关键词:忠恕;沟通原则;限制原则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62(2003)03-0001-04近年来,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忠恕原则,可以说忠恕之道既是一沟通原则,又是一常被学者所称引,以作为建立普遍性世界伦理之基限制原则
3、。而它作为沟通原则是建立在其作为限制本的原则。但人们往往又从中引申出一积极的表述: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当然,这并不是把忠恕解析为两“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瑞士神学家孔汉思起草并提个原则,而是要强调,沟通和限制性是忠恕作为一个交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的《世界伦理宣言》伦理原则的一体之两面。对忠恕的积极表述,其实是中,即有这样一段:“经历数千年,在人类许多宗教忽略了其限制性的一面,这是有问题的。与伦理传统之中都可以找到下列原理,并不断维持孔子把忠恕称作为“仁之方”,又把它看作人“可下去,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用积极方式以终身行之”的“一贯之道”。《论语·雍也》:“夫仁
4、来表达:`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应该是通于生活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的所有领域——家庭与社区、种族、国家与宗教的不之方也已。”《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1]可取消的、无条件的规范。”这表明,孔子所倡忠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之道,确有普遍性和现代性的意义;但同时,这忠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的原则,又具有其具体的内涵。在一般地使用这一原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中庸》亦引孔子则时,应该了解其整体性的内涵,方不至于郢书燕语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说,偏离其原有的
5、思想轨道而导致解释的随意性。从……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孔忠恕之道的具体内涵来看,我们是不可以对它作上子又讲“仁”不远人。《论语·述而》中讲道:“仁远乎述积极意义的引申的。这个引申不符合孔子思想,在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孔子所谓“仁”,亦即是现实上亦会是有害的。“道”。忠恕作为行仁之方,它最终的目标是“仁”的实为了说明忠恕原则的整体性内涵,先要引入两现。但孔子并未给“仁”下过一个抽象的定义,仁的内个概念:沟通原则和限制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表述涵,实见之于“忠恕”之“行”。刘宝楠《论语正义》引阮收稿日期:2002-11-04作者简介:李景林(1954-)
6、,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2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元曰:“贯,行也。”又:“一以贯之,犹言一是皆以行观吞并客观”,把这个“合外内”理解为取消差别的事为教也。”①这个解释是对的。孔子之道为“仁道”。“合一”。其实,忠恕讲的是人的“实现”问题,而非认“仁”或“道”在忠恕之行上见,亦可说“忠恕”即孔子识问题。讲人的实现,就不能取消差异。在肯定我与的“一贯之道”。人、人与人、人与物差异存在的前提下才有“沟通”。“忠恕”,涉及外与内、人与己、物与我的差异与有差异,就有限制。所以,“沟通”,是在“限制性”前提沟通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下的沟通。为避免误解,
7、这里讲忠恕原则,用“沟通”,人,己欲达而达人”,讲到人与己的关系。以后思孟把不用“合一”。当然,“合一”一辞很好,在肯定差异的它拓展开来,讲内外物我的一体关系。我们来看《孟前提下,用“合一”来表述“合外内”之义,未尝不可。子》和《中庸》中对忠恕的论述:在《孟子·尽心上》儒家忠恕原则,其沟通的方式,是以情应物,由中,此而达致外内一体之义理的了悟。孔子讲“仁者爱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即以以情应又:物的方式来达到与人与物的沟通。但这个爱,不是孟子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