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1期安康学院学报Vol119№12007年2月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Feb12007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陈晓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1)摘要: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促进了各个理论领域的变革,课程领域也不例外。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后现代课程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在分析现代范式的基础上,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形成了他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框架。与现有的课程理论相比,后现代课程观有五个特征: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多元化和差异性;合作
2、与交流;鼓励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强调平等关系。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课程实践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启示。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课程观;课程实践①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24X(2007)01-0103-03ThePostmodernCurriculumandtheCurriculumPracticeinOurCountryCHENXiaoyun(HighEducationInstitute,XiDianUniversity,Xipan710071,Shaanxi,China)Ab
3、stract:Thebirthofthepost-modernisticin1960ppromotesthetransformofdifferentbranchesofknowledge,sodoestheCurriculumtheory,whichcomesintobeingpostmoderncurriculum1Doll,thefamousAmericancurriculumtheoryexpert,givestheframeofpostmoderncurriculumwiththebasisoft
4、heanalysisofmodernnormalform1Thepostmoderncurriculumhasfivecharacteristics,whichareanti-authorityandde-center,multi-centerandother2ness,cooperationandcommunication,self-awarenessandcreativeness,emphasisonequality1Allofthesechar2acteristicsgivesomenewideaf
5、ortheCurriculumpracticeinourcountry1Keywords:post-modernistic;postmodernviewpoitofcurriculum;curriculumpractice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最早出现在建筑学中,是指那种以背离和批判某些古典特别是现代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广泛地移植于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用以指这些领域中具有类似反传统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以晚期资本主义、
6、后工业社会为背景,其基本特征是用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的观念反映,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今世界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促成了艺术、政治学等领域的理论革新,课程理论领域也不例外。一、后现代主义与课程既然课程这个领域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这个科学范式审视并获得启示,那么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反映到课程观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呢?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Willian·E·Doll)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在对现代范式的
7、分析基础上吸收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及混沌的秩序理论和戴维斯的经验认识论,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勾画了他的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框架。多尔认为存在一个“迷人的想像王国,在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总体说来,后现代主义给课程观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1)由耗散结构理论得到的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和内容上的冗余,这些冗余是为学生的反思提供的必要的空间。学生通过反思,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成为个人的知识,通过反思才能获得自我感和价①收稿日期:2006
8、-09-13作者简介:陈晓云(1978-),女,陕西蓝田人,研究方向:课程与数学论。103第19卷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值感。反思可以通过个人反思或集体共同反思和讨论的形式来完成,通过反复的对话、反馈、修改,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转化过程。(2)由生态学尤其是生物学和心理学得到的启示。认知主体———学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他们是通过内部的组织与协调来学习外部外部的知识及适应外部环境的。因此,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特点为中心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