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11817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摘要】随着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益扩大,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出现了向后现代转向。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课程观,并借鉴其中一些观点从网络课程系统开放性、内容呈现形式和学习环境建设三个方面阐述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网络课程;建设;积件 一、前言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它首先在建筑领域被用来描述一种新的建构风格,此后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用来表示对传统
2、人文主义的艺术本质与功能概念的反叛,以及排除高雅艺术与低劣艺术、新艺术与旧艺术界限[1]。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科技基础、以“知识经济”为经济特征及倡导学习化社会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观点 当今西方教育领域内出现了一批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课程理论,如新马克思主义课程观、政治伦理课程观、多元文化课程观、后结构主义课程观、结构主义课程观、女性主义课程观等。这些课程观不仅关注课程的目标、实现以及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更关注学习过程中个人的发展过
3、程和课程对人类文化、生态领域、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众多的后现代课程观研究中,多尔(W.Doll)在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提出的后现代课程观影响最为突出。多尔认为封闭性、简单性、累积性是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病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以下几点:[2] (1)开放性,将课程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的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通过这种全面的交换而使得系统不断更新。“开放系统完全靠流量生存,他们之所以不断变化靠的就是从外部环境流入的物流为生”[3]。所以课程建设需要随时考虑到流动、变化等因素的存在
4、和影响; (2)复杂性,教育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组成的,其因素是网状的,影响是综合的。后现代主义者强调在课程组织中朝跨学科和综合化发展,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课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价值的多元化,不再以权威的观点控制课程。 (3)变革性,系统从远离平衡的状态到形成新平衡的过程是突发的,老师要定时诱发学生内部的不平衡以求新的平衡。课程应给学生自己组织的机会,在最有利的时机引发学生内部重组。 另外,多尔还提出了后现代主义课程应具有“4R”标准:即丰
5、富性(richness)、循环性(circulation)、关联性(recursion)和严密性(rigor)。 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课程意义的层次、课程的多种可能性和解释;这源于它的开放性和假设性,为合作性对话探索提供了多重领域。 循环性是一个人在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进行反思性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自我感受,这是一种使思想返回自身的人类能力。 关联性是对观点和意义之间联系的不断寻求,并考虑历史和文化背景与关系感知方式之间的联系。最后,严密性成为对可供选择的关联和联系的有目的寻求。 三、基于
6、后现代课程观的网络课程建设 课程是社会化和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必随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21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影响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课程的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4]。 根据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网络课程的定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种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应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
7、现更广泛的交互和协作学习。近年来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热火朝天,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网络课程。但是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异常迅猛,教育界对其技术应用还不够深入,网络教育应用历史太短,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对网络课程的认识、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后现代课程观重视课程系统的开放性、课程内容呈现的丰富性,注重学习环境的关联性等,这些都是培养创造力的条件。因此将后现代课程观引入网络课程,将会对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优化产生积极的意义。 1.利用积件提高网络课程的开放性 网络课程具有覆盖
8、的民主化、课程单元的模块化和实施的交互化等特点。从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网络课程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和后现代课程观中课程要具有开放性的观点是统一的。网络课程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而且课程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网络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知识被看成对人的兴趣、价值和行动的反思,它是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网络课程不是单方面呈现或传输,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所以,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开放性和灵活性。 但是,目前许多网络课程只是将某门课程的课件放在网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