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99002
大小:165.8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9
《攀钢2#高炉热风炉炉壳制作工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攀钢2#高炉热风炉炉壳制作工艺徐小勇(攀冶修建分公司机械工程项目部邮编617023)摘要:介绍了2#高炉热风炉炉壳的特点,制作热风炉炉壳的工艺流程和制作工艺。认为借鉴转炉炉壳的制作工艺,再辅之以切合实际的技术措施,能够保证热风炉炉壳的制作质量。关键词:热风炉炉壳制作流程成型校正1引言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热风炉设备是高炉生产系统的重要设备。修建公司自从1996年年初开始承担了炼铁厂2#高炉3座热风炉炉壳结构制作安装任务以来,依次进行了炼铁厂三座高炉的热风炉炉壳的制作安装。在首次承担的炉壳制作量就达537t,其中2#高炉的1#热风炉仅制作炉帽部分,共计四带;2#和3#热风炉为整座炉皮制作(两座炉结构
2、完全一样),每座共计二十四带。三座热风炉均由圆锥体、圆筒体和双曲面体组成。就修建公司而言,当时制作2#高炉热风炉炉壳尚属首次,无制作经验,尤其是热风炉双曲面体的冷压成型工艺难度更大,加之工期短,任务紧,更为此次的检修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针对工程实际,开发了热风炉炉壳制作工艺。这些工艺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应用,其效果是明显的,工艺技术是成功的,至今还在继续使用和不断发展,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工艺。现结合首次制作情况,将热风炉炉壳的工艺流程和制作工艺归纳如下:2工艺流程为了更简明地看到炉壳结构特点,可以将炉壳的圆锥体和圆筒体合称为直段,而将双曲面体改称为球段,由此可认为炉壳由直段和球段两大结构组成。另
3、外,修建公司曾经制作过的转炉炉壳结构与热风炉炉壳结构非常相似,借鉴转炉炉壳的制作工艺,并结合热风炉炉壳制作实际,得出制作热风炉炉壳直段和球段的工艺流程见图1、图2。比较直段和球段的工艺流程,可以看到,球段比直段工序更多,更复杂,制作难度更大。因此,要确保炉壳制作质量,尤其是球段落的制作质量,就一定要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而工序质量的保证是寻求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制作工艺。为了保证热风炉炉壳的制作质量,把住工序质量关,本次炉壳制作实施工艺卡,对分部分项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3制作工艺对球段的第一带用3块试块进行了压制试验,得到球段炉皮压制成型图 1 直段工艺流程图操作步骤:首先,将炉
4、皮初压一道;其次,加校正板条加以校正成型(板条加法见后述内容)。3.1炉壳板下料必须按规定划好中心线、煨弯线、切开线、切去线、轨道线、坡口线、检查线。各种线均用划针划线,并以洋冲打出。洋冲间距规定如图3所示。应注意各种划线必须准确,复查对角线应在±1mm以内。为使尺寸一致,应使用样杆检查(可用30mm×50mm的干松木或旧盘尺)。各带下料尺寸见表1。3.2炉壳板切割所有直段均留线切割,球段压线切割。切割必须垂直和光滑,以防止缺口和孔洞。切口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mm,有缺口处必须补平磨光。切割时,仔细检查尺寸,保证切割线到检查距离在50±2mm以内。打坡口时,要求坡口均按规定尺寸精确加工成形。按规
5、定,凡直段带的横缝和竖缝坡口尺寸用刨边机加工成形,但必须注意此次坡图 2 球段工艺流程图口均为不对称型坡口,其角度与板面的正反必须分清,做好标记,写明正反面,确保加工坡口的准确性并为下步工序做好准备。在刨边的同时,必须检查坡口尺寸、切割尺寸、对角线尺寸,从而保证下料后最终尺寸的准确性。各尺寸的误差均应在±1mm以内。图 3 各线洋冲间距表12#热风炉炉壳板下料尺寸下料尺寸,mm下料尺寸,mm带号块数带号块数长度宽度厚度长度宽度厚度12205567301214634119962242631019963641563411996224363101996364166341199622446310199
6、630,36各2176341199622456310199630,36各2186341199622466304199628419下237213632512下料尺寸,mm下料尺寸,mm带号块数带号块数长度宽度厚度长度宽度厚度76304199628419上2471892251286310199628,36各2207106151625496310199628,36各22171061516254106304176228422341424662512116321102622423233821922581263411213224242300140025313634119962243.3压架系统及胎膜从工艺
7、流程图中看出,压架系统及胎膜是制作热风炉炉壳的关键,因此,首先应解决压架系统及胎膜的设计制作问题,然后,在压架系统及胎膜的设计制作上,严格按图纸进行施工。为了防止胎膜制作过程中的焊接变形,将常规组装顺序进行了改进,原来的常规组装顺序为:底板→立筋板→加强筋板→面板。改进后的组装顺序为:底板→立筋板→面板→加强筋板。需强调的是:面板与加强筋板在相关位置要同步,即该位置的面板装完后,也应将该位置内的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