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节 比热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比热容1.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是不相同的。2.比热容的概念:(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定义式:c=。其中c是比热容,Q是热量,m是质量,t0是初温,t是末温。(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本领的物理量。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5)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2、拓展归纳(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2)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个应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候;第二是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某种物质吸收或
3、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也越大,比热容与热量有关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的比热容,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以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都无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热量的计算Q吸=cm(t-t0)Q放=cm(t0-t)规律总结对公式Q=cmΔt的理解(1)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三个因素都有关,与物体的温度无关。(2)公式只适用
4、于无物态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用2kg热水对4.2kg、10℃冷牛奶进行加热,两者的最终温度均为30℃。已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假如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则:(1)牛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热水降低的温度是多少?热水的初温是多少?解析:(1)牛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m牛奶(t-t0牛奶)=2.5×103J/(kg·℃)×4.2kg×(30℃-10℃)=2.1×105J。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因为热水放出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即
5、Q吸=Q放;根据Q放=cmΔt可得,热水降低的温度由Δt=t0-t,得热水的初温t0水=t+Δt=30℃+25℃=55℃。答案:(1)2.1×105J(2)25℃5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考点一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例1(2016四川巴中中考)下列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kg铝的比热容是2kg铝的比热容的B.工厂里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大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各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6、,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及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A、C错误;根据公式Q=cmΔt,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经常用水来做冷却剂,故B正确;根据公式Δt=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故D错误。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考点二关于热量的计算例2(2016湖南邵阳中考)将质量是0.5kg的水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c水=4.2×103J/(kg·℃)〕()A.4.2×104JB.1.26×104JC.8.4×104JD.8.4×107J解析:Q吸=
7、cmΔt=4.2×103J/(kg·℃)×0.5kg×(60℃-20℃)=8.4×104J。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考点三探究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例3(2015江苏苏州中考)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四考点三(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选填“A”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