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

ID:52985795

大小:1.53 MB

页数:87页

时间:2020-04-07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_第1页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_第2页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_第3页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_第4页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杨东平主编目录总报告2008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基础篇逐步突破“制度瓶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公共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平静中酝酿突破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问题与建议变动中的民办教育发展格局特别关注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幼儿教育发展的争议与观念冲突“择校费”与名校校长腐败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状况教育调查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教育评价200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2008年地方政府教育网站信息公开的网站调查总报告2008年中国教育发展报

2、告一、四川大地震后的教育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已确认69227人因灾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汶川大地震导致大量校舍倒塌、大量学生伤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和质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5月14日,倒塌房屋21.6万间,各地共倒塌校舍6898间(未包括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信息)。国家有关部门组成专门调查组,调查

3、了解校舍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研究提高校舍安全标准。灾区教师用舍生忘死、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行为,奏响了中国教育最动人的乐章,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尊重和赞誉。灾区学生临危不惧、舍身救同学的壮举同样感天动地,用鲜血和生命扭转对“80后”、“90后”的流行偏见。灾后的教育救助和重建工作,第一阶段主要以救人为主。从2008年5月20日开始,随着救人工作接近尾声,开始了临时帐篷学校和活动板房建设,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中小学提前放暑假,将高三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区复课备考。从7月中旬开始,进行学生复课的

4、准备工作,实行本地复课和异地复课相结合,一些重灾区的学生被疏散、转移到内地学习。大多数学校如期实现8月1日前中小学全部复课的目标,并且在9月1日顺利实现秋季开学。灾后教育重建的规划也开始制定和实施。教育部要求在2009年9月1日前,灾区全部学生搬入永久性固定学校上课。各地政府与灾区实行对口支援,社会各界、众多的企业、NGO和志愿者踊跃参与灾后救助和重建。2008年5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已于2007年开始实施

5、的《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的修订工作得以提速,有关部门考虑将中小学建筑抗震标准在原抗震烈度8~9度的基础上上调1度,即可以抵抗9~10度的地震烈度。国务院制订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确定由19个省市分别对口支援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严重受灾地区。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项基金。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2009年和2010年继续做相应安排。2008年9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教育恢复重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教

6、育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部分,要根据城乡布局和人口规模,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8年底,十一部委联合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求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和各行业建设标准,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和建筑质量。估算总投资1200亿元,其中教育、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估算投资达677亿元,超过总投资的56%。根据《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四川省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的具体分阶段目标是:2008年9月1日前,全省灾区学校全面复学复

7、课,进入基本正常的教育教学状态。第二步是到2009年9月前,全省完成规划总投资的70%,大部分学生回到永久性校舍学习、生活。第三步是2010年9月前,完成规划总投资的100%,所有学校、幼儿园恢复重建任务全部完成,所有学生正常学习、生活。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一个社会重建的过程,公民和NGO直接参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的教育恢复重建。根据社会组织救灾信息服务中心的调查,有90余家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包括社区重建与发展、孤残儿童关怀与救助、心理干预、学校建设、教师培训等多个领域。在政府和社会的

8、共同努力下,抗震救灾有力地激发了民族的活力,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将抗震救灾中出现的社会参与、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将学校建成社区的“避难所”等先进理念融入学校重建,以及将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融入学校教育。地震之后,灾区教师承受着失去亲人和财产的巨大创伤,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重新开始教书育人,但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明显下降,处境十分艰难,亟待持续、深入的支持和关怀。二、继续推进教育公平2008年,国家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优先发展和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