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97897
大小:839.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07
《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莩东。确宜2004年第10期·哲学·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之比较◎王树人[摘要]象思维这个概念,是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特别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中经过升华而提出来的。象思维之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观之,它的成熟表现形式,就是《周易》中的卦象以及道家的道象,也包括禅宗悟禅之禅象。文章对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象思维具有概念思维所不可比拟的整体创造活力、广阔的思维时空和丰富的内涵。要克服现代人“无家可归”的悲剧情境,回归人之本真,就必须回归“原创之思”的象思维。[关键词]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创造(创生)中止概念
2、思维[作者简介]王树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732。f中图分类号]B21:B5:B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4)10—0005—11一、象思维与概念思维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特征,乃是区别于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或者称之为非概念思维。如果把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划为理性思维,那么,象思维亦可称之为非理性思维。但是应当明确指出,象思维作为非理性思维并不是反理性思维。在中国现代学术研究中,曾经讨论过“形象思维”问题。象思维在其一定层面上包括“形象思维”的内涵,但并不能归结为“形象思维”
3、。同时,象思维也与心理学中表象及其抽象的问题有关联,但是,象思维的“象”及其活动并非等同于心理学中的表象及其抽象。象思维既然不是反理性思维,所以它与概念或逻辑思维的关系,也就不是相互排斥或水火不相容的关系。概念或逻辑思维,已经是经过长时期研究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于这种思维方式,在学理上是很熟悉的。但是,对于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虽然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其中思维,从学理上说,由于疏于研究,却是生疏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的中国人,由于近代以来,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的基本西化,在思维方式上发生的崇尚概念思维贬低非概念思维的倾向,对于象思维就更生疏了。换句话说,从近代以来,由
4、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几乎完全忽视或者回避了非概念思维的研究。象思维问题,在现在能够提出来,不是偶然的。这是在经过与传统文化断裂之后,人们重新反思和试图复兴传统文化所必然发生的事情。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驱动力,不仅来自中国内部的改革需要,也来自外部世界,包括中国的周边国家或地区以及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近代以来,西方中心论(即逻各斯中心论或语言中心论),一直到19世纪中叶,还是西方大多数思想家引以为骄傲并借以评价东西方5万方数据思想的框架。但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这种思想框架,首先在西方发生了危机。从叔本华、尼采开始,不少西方哲学家对于西
5、方陷入传统概念思维方式不能自拔的情形,发起了反思和批判。这种批判一直持续下来了。其中包括基尔凯郭尔、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福柯、德里达等人从不同角度所作的批判,至今方兴未艾。当一种思维方式产生以后,特别是概念思维方式,曾经并且仍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之时,它之受到人们的尊崇,是必然的。但是,一旦这种尊崇被绝对化,诸如推崇唯概念思维的唯理性主义,那就产生了异化。像任何异化一样,这种唯概念的唯理性主义,也要作为人的思想产物,反过来统治或压迫人所固有的创造性。这正是上述西方近现代思想家向传统概念思维方式发起批判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向东方传统思维
6、方式接近并从中寻求启迪的重要原因。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联系,又不能归结为形象思维;与表象也相关联,但也不能归结为表象。那么,象思维的特征又是如何表现和如何被加以把握的呢?在这里,可以看到,象、形象、表象,其象虽然都是象,但其内涵是不同的。一般所说的象、形象,基本上是指可感知的具象,即视、听、嗅、味、触所觉之象。而表象,是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讲认识的一个具体阶段。象作为表象是指个体人在感官接受外在刺激后在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级认识。这种表象,虽然包含客观内容,但它既然生于头脑,已经不能不包含有主观内容。以往的机械反映论只谈客观内容的一面,则把表象简单化了。象作为形象
7、,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和塑造的方面,作为思维,也是人们时刻离不开的,更是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所离不开的。但是,形象总是具体的,尽管形象也包含抽象,在具体的形象中包含有普遍或一般性。就是说,形象的普遍或一般离不开具象。然而,象思维之象,作为这种思维发生过程,其中的起点或初级阶段,虽然与形象、表象相关联,但是,在象思维之思的活动中,其象则不仅与形象之象、与表象之象不同,而且是远远6高于后两种象的“原象”(如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之象)。由此可知,象思维之象亦可称为精神之象。这种“原象”或“精神之象”,在《周易》中就是卦象;在道家那里就是“无象之象”的道象
8、;在禅宗那里就是回归“心性”的开悟之象。借用海德格尔“缘在”(D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