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

ID:52955294

大小:1.47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3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_第1页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_第2页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_第3页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_第4页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ofEnvironmentalEntomology,March2011,33(1):99-106ISSN1674-0858doi:10.3969/j.issn.1674-0858.2011.01.019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1,2,324,5242*武宇鹏,丁亮,李捷,武春生,范仁俊,朱朝东(1.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太原030001;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太原030031)摘

2、要:DNA条形码(DNA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码的产生背景与应用进展,并对DNA条形码目前所面临的基因交流、取样、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DNA条形码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DNA条形码;DNA分类中图分类号:Q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58(2011)01-0099-08DNAbarcod

3、ing:currentprogressesanddiscussions1,2,3242*42*WUYu-Peng,DINGLiang,LIJie,WUChun-Sheng,FANRen-Jun,ZHUChao-Dong(1.InstituteofLoessPlateau,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2.KeyLaboratoryofZoologicalSystematicsandEvolution,InstituteofZo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

4、ing100101,China;3.ShanxiPlantProtectionandPlantQuarantineStation,Taiyuan030001,China;4.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Taiyuan030031,China)Abstract:DNABarcodinghasbeenamonghottopicsinbiologyinrecentyears.However,therehasbeensomeambiguityons

5、omerelevantconcepts,whichisnothelpfulforfurtherstudies.Inthisreview,wetriedtocompareDNABarcodingandDNATaxonomy,summarizingmethodologiesongeneflow,sam-plingandcalculationmethodsduringtheprocedure.Finally,welookedintothefutureofDNABarcod-ing.Keywords:DNABarcoding;DNATaxono

6、my由于经典分类学方法具有局限性,很难同时、有1DNA条形码产生的背景效地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个项目或某一次大型考察所得到的全部生物样本进行鉴定与记录。以现分类学是生物学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来看,亟需一种更第一步。自林奈创立双名法近250年来,已经有加具有效率的生物物种鉴定体系,更好地为生产170多万个物种被命名。目前全球生物估计的物种生活服务;况且现有物种正以每年1~2万种的速数量至少有1亿种(Erwin,1982;May,1990;度在灭绝,也亟需一种更加具有效率的生物物种Stock,1993)。如此巨大

7、的数量,单靠专业的经典鉴定与记录体系,为人类进一步深入全面地认识分类学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平均一自然界和评估自身存在留备更加系统的物种本底个经典分类学家一生鉴定1000个物种的标准来计资料。算,需要1万多个经典分类学家同时参与完成。近20年来,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众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268,J0930004)作者简介:武宇鹏,男,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学,E-mail:wuyupeng007@163.com*通讯作者Auth

8、orsforcorrespondence,E-mail:zhucd@ioz.ac.cn收稿日期Received:2010-06-20;接受日期Accepted:2010-09-13100环境昆虫学报Jou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