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

ID:52947045

大小:1.1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_第1页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_第2页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_第3页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_第4页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_陈勇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卷第2期中国食品学报Vol.14No.22014年2月JournalofChineseInstitut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Feb.2014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陈勇强严芬叶秀云李仁宽陈冬梅林娟(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116)摘要采用观察透明圈与液态发酵测酶活相结合的方法,从腐烂的水果中筛选获得1株果胶酶产生菌G1。通过形态观察与18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1为黑曲霉。对G1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g

2、/L):桔皮粉32,麸皮10,(NH4)2SO422,Na2HPO4·12H2O8.4,KH2PO41.4,MgSO4·7H2O1.0,CaCl20.1,FeSO4·7H2O0.1,ZnSO4·7H2O0.1,培养基初始pH6.5;最佳发酵条件是:装液量50mL/250mL,转速180r/min,接种量9%(体积分数),32℃培养7d。在此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270.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8.7倍。关键词果胶酶;黑曲霉;筛选鉴定;发酵工艺文章编号1009-7848(2014)02-0138-

3、08果胶酶(pectinase)是指能催化分解果胶质的1材料与方法1类酶的总称,包括原果胶酶、聚半乳糖醛酸酶、1.1试验材料[1]果胶裂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它在食品工业中应用1.1.1菌种来源于果园土壤与腐烂水果。非常广泛,如果汁澄清,提高果蔬出汁率,改善酒1.1.2主要试剂果胶、半乳糖醛酸,购自Sigma的色泽,增加酒的香气,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公司;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TaqDNA聚合酶、[2-3]茶叶发酵的预处理等。此外,果胶酶在饲料、环250bpDNAmarker,购自TaKaRa公司

4、;其余试剂[4-6]保、纺织、发酵和洗涤等行业也有重要应用价值。均为分析纯级。果胶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已发现1.1.3培养基40多种微生物能产果胶酶,有曲霉属、青霉属、镰1)富集培养基(g/L):果胶2,(NH4)2SO43,[7-9]孢属、克鲁维氏酵母以及某些兼性厌氧细菌等。Na2HPO4·12H2O4.2,KH2PO41.4,FeSO4·7H2O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果胶酶,因具有产能大、0.01,MgSO4·7H2O0.5,pH自然。周期短、质量稳定、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故微生物2)筛

5、选培养基:在富集培养基基础上添加是生产果胶酶的优良生物资源。我国是微生物资2%的琼脂。源大国,而目前国内生产的果胶酶酶活不理想,产3)查氏培养基[10](g/L):NaNO2,KHPO1,324量小,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筛选果KCl0.5,MgSO4·7H2O0.5,FeSO4·7H2O0.01,蔗糖胶酶高产菌株及优化其发酵产酶的条件,是目前30,琼脂20,pH自然。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自然界中筛选果4)马铃薯培养基[10](g/L):马铃薯200,葡萄胶酶高产菌株,并对其产酶

6、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糖20,pH自然。固体马铃薯培养基(PDA)加琼脂行研究,以期为果胶酶的发酵生产打下基础。20g。5)基础发酵培养基(g/L):桔皮粉12,(NH4)2SO410,Na2HPO4·12H2O8.4,KH2PO41.4,MgSO4·7H2O收稿日期:2013-02-241.0,CaCl20.1,FeSO4·7H2O0.1,ZnSO4·7H2O0.1,基金资助: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J01218);福建pH自然。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0022)1.2试验方法作者简介:陈勇

7、强,男,1986年出生,硕士生1.2.1产果胶酶菌种的筛选初筛:取10g采集通讯作者:林娟样品于9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振荡30min,制成第14卷第2期高产果胶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研究139悬液。取悬液1mL于富集培养基中30℃,200r/1.2.3.2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基因组DNAmin培养24h。对培养后的富集液进行梯度稀释,提取试剂盒提取的G1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13]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中,30℃恒温培养3d,挑取单利用18SrDNA通用引物(上游引物:5′-菌落进行纯化、保藏

8、。同时用卢戈氏碘液对涂布培GTAGTCATATGCTTGTCTC-3′;下游引物:5′-TC-养后的筛选培养基进行染色,测量菌落直径与透CGCAGGTTCACCTACGGA-3′)进行PCR扩增G1明圈直径。挑选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比值(HC菌株的18SrDNA。将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比值)大的菌株进行复筛。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拼接后利用Blast工具进复筛:将初筛得到的HC比值较大的菌株接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下载部分同源序列通过[14]种于含50mL基础发酵培养基的250m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